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一、仁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孔子之前已经有关于“仁”的观念,但是孔子对“仁”的重视和阐述提高了它的重要性。很多学者认为“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仁字:“亲也。从人二。忎,古文仁,从千心作。外“尸”内“二”,古文仁,或从尸。”按照《说文解字》本书的解释,这里的“亲”就是亲密之意。清朝段玉裁认为“仁”表示两个人之间的亲密,所以“仁”字“从人二”。梁启超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也将“仁”训作“相人偶”。仁学思想的产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结果,生产力的发展必然促使生产关系的变革,这种社会变革引起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剧烈变化,从而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在之前的周礼被破坏后,有识之士便站了出来,寻求一种新的理想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孔子就是这样从春秋时代大量有关仁的思想资料中加以取舍,提炼和综合,使仁真正成为一个范畴,并以此为逻辑起点,构筑了早期的儒家思想体系。



2013年度感动中国人物推选出20年来坚持每周出诊6天的的百岁“仁医”胡佩兰,她是郑州市建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位妇科医生。在颁奖典礼上,胡佩兰老人真挚地表达了“医生一定要有医德”、“医生不要想着赚钱,要为群众多做有意义的事”的执著信念。发自内心的朴素语言催人泪下,感人肺腑。这位老奶奶坐诊60余载,毕生奉行开药便宜有效、让穷人都看得起病,在1月22日为患者耗尽最后一丝心力,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弥留之际,她仍念念不忘自己的患者,留在世上的最后一句话是:“病人看完了,回家吧。”有时候老奶奶看病不要钱还要给一些钱于困难的病人。“仁”这个在老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医生一定要有仁爱之心,不仅要治好病人身上的病还要照顾好病人的心理感受,老人的行为是仁义和道德的统一体。老人的这种思想和行为值得我们学习,需要我们发扬。



穿越五千年的人类社会文明史,时代发展到今天,“仁”的意义,已经从传统的理论:“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逐步的升华为高于儒家思想的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为人民服务”,“为促进时代发展而修身立本”的新时代高度。 这种高度,不再是“已欲立而立人,已欲达而达人”的境界。真正的“仁者”,看事客观,心态正面,为人忠厚,方向正确,思想积极,为树立真正可以引领“大时代发展潮流”的大时代楷模、大时代精神、大时代文化、大时代格局而奋身不已的“大时代践行理念”,正向的引导一切,以期诸多的事务因之而可以愈加正向、阳光、明晰、和善、积极的成长与发展为本质方向。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4-2-24 22:03:59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