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忠: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在中国古代,“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现代社会,“忠”就是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有权势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忠”是忠于自己的心志:心于意识,志于梦想,志于心守。意识是否正确,需要人们根据环境、知识和经验感悟自然的规律,再根据规律与当时社会道德规范去感知,并顺势作出判断和选择,也就是说这些意识来自于个人的经历:环境是当下,知识是导向,经验是过去。所以知识是“忠”的基础,学习是知识的关键,能导向人正确地“忠”,因此如果学习不当、不全、不时……就会让人无忠、不忠、难忠、苦忠:无忠是因为不知道忠的利益,不忠是因为不相信忠的利益,难忠是因为分不清楚忠的利益,苦忠就是忠的极点愚忠和傻忠。意识让自己作出判断和选择后,就会有人生之志,也就是个人想过什么样的生活:梦想。梦想是需要人们去构思——边实践边计划,它包括了梦想实现的过程和结果。在实现过程中需要人们常常应用意识去判断和选择,更需要志的坚定和心的坚持,也就是志于心守。

忠有大小之分,也就是大忠和小忠:大忠于己,小忠于国。忠己是忠于意识和梦想,所以如果不忠于己的人,就谈上忠于人、忠于家、忠于企、忠于国。很多人认为,忠国是忠的终极体现,其实它只是忠的终极荣誉而已,而忠己才是忠的终极体现,如果而放弃忠己,那他必定会失去忠魂,那就谈上忠国。忠己需要勇气,也需要能力,还需要责任,甚至需要牺牲。因此“忠”需要我们深刻细化和完善,只有这样我们才让自己正确地“忠”。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3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