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这是李白《侠客行》的诗句,形容承诺的分量比大山还重,极言“信”的重要。中国是个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信”一向是中国人引以为豪的美德,“人无信而不立”,“信”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中国崇尚“信”的文明源源流长,早在几千年前,孔子就说过:“人而无信不只其可”,延伸之意就是:“信,则知其可”。千百年来,人们讲求“信”,推崇“信”。诚信之风质朴淳厚。战国年代,商鞅欲改新法,为取信与民,商鞅立三丈之木于城南,告之百姓:有人能将此木移于城北,赏十两黄金。百姓对此举不解,无人移动。于是商鞅将赏金改为五十两。一人试着搬到城北,商鞅当场兑现,以表诚信不欺。这件事立刻让百姓确信了新法是可信的,商鞅也取得了变法的成功。三国时期,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名扬天下,诸葛亮辅佐刘备并受托重任,正如《出师表》所言:“追先帝之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一心为汉,七出祁山,耗尽毕生心血,留下千古美名。诸葛亮履行了对刘备的信,也因此博得了世人的尊敬。明朝著名的学者宋濂以信求实的经历令人钦佩。宋濂少年时特别热爱读书,但是家里穷,买不起书。它就像别人借书来抄录,而每次借书,他都会准时归还,这使他赢得了别人的信任。一次正是寒冬腊月,滴水成冰,而宋濂人在伏案抄书。母亲心疼他,说别人不急着这本书,缓缓再说。宋濂答道:“到期就一定要归还,说话不算数就会失信于他人。”以信求学的宋濂最终成为了一代学者。
诚信也是道德建设的根本,是一种非常宝贵的素质。但在现在的社会,有些人受西方思潮的影响,“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在生活中迷失了自己,图一时之快,置后生于不顾,拼命透支自己已经不多的诚信。从假烟假酒假文凭,到假账假证假报告;从普通百姓的恶意消费透支,到政府官员的虚假政绩工程,从关系百姓民生的毒米、毒酒、毒奶粉,到影响产业财经的基金黑幕、股市造假、证券骗局,我们还可以听到假球、黑哨、兴奋剂,听到论文抄袭、学术失范……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诚信的缺失如同瘟疫蔓延,泱泱中国似乎成了一个充满虚假、欺诈、伪造的染缸。
建设和谐家园,关键是要增强全体公民的诚信意识,从我做起。为政者只要诚信,有诺必践,就—定能廉洁勤政、恪尽职守、务实高效,进而赢得民心。经商者只要诚信,就—定会“货真价实”,赢得信誉,生意兴隆。创业者只要诚信,就—定能凝聚人心,做到产品过硬,拓展市场顺利,达到利益双赢。执法者只要诚信,就—定能忠于职守,公正廉明,无私为民。换言之,只有诚信,医生才会救死扶伤,满怀爱心;教师才会为人师表,受人尊敬……只要人人讲诚信,人与人之间就会相互关爱,和睦相处。每个人也就会遵纪守法,倡导公平正义、文明礼让,并相互关心。最后,整个社会就会充满活力,协调发展,和谐稳定。让我们都做诚信的人,让我们呼唤诚信的春风吹绿每—个人的心田,为诚信广而告之,积极投身诚信的生活吧!因为,诚信是生命色彩中最基本的色彩,它比生命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