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水火,吾见蹈而死者矣,未见蹈仁而死者也。”(《论语·卫灵公》)孔子仁的思想,不仅适合于当时的历史条件,而且也对我们现在构建和谐社会有着借鉴的意义。
“仁”是个人修身的法宝。孔子要求弟子们首先要致力于孝悌、爱众、亲仁,培养良好的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表明孔子重在培养学生的个人修养,只有通过修身,不断地提高个人自身修养,才能达到人自身的和谐,才能从整体上提升整个民族的素质,才能使社会安定有序、和谐稳定。和谐稳定的社会反过来为个人修身提供良好的环境。
“仁”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现阶段,协调不融洽的关系的根本方法就是采取忠恕之道。尊重和理解他人,在交往中将心比心,时刻站在他人角度想问题,为他人着想,以宽人之心待人,我们的社会将洋溢着博大的爱,人与人之间会更加和谐美好。
“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必经之路。孔子曾只用鱼竿钓鱼,而不用大绳挂渔网,横栏在河道中捕鱼,虽用带生丝的箭射鸟,但不用它射归巢歇宿的鸟。这给我们的启发是我们要学会注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使人们在良好的环境中更加幸福的生活。
“仁”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倡导并践行“仁”的精神,可以养成我们相互关爱、重良知、重道德的民族品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