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患不忘国,忠也。(《左传 昭公元年》)古人谓:忠者,德之正也。惟正己可以化人,故正心所以修身乃至于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尽忠者,必能发挥出最大的智慧和才干,因为公生明,偏则暗;”“忠”成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之一,原指为人诚恳厚道、尽心尽力,尽力做好本分的事。有忠诚无私、忠于他人、忠于国家及君主等多种含义。如“志虑忠纯”,“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尽心于人曰忠,不欺于己曰信”。随着中国君主极权的形成和加强,“忠”成为特指臣民服从于君主及国家的行为规范和准则。宋代以后,“忠”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到成为臣民绝对服从于君主的一种片面的道德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