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礼的原则 [复制链接]

1#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与祭,如不祭。”(《论语 八佾》)礼仪并非是外在的形式,而是内化于人自身,是毫无做作的,正如“对忧人勿乐,对哭人勿笑,对失意人勿矜”一样,是自然而然的人之为人的事情。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8:0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古代礼仪 的说法有“三本”即“天地生之本”,“先祖者类之本”,“君师者治之本”。在礼仪中,丧礼的产生最早。丧礼于死者是安抚其鬼魂,于生者则成为分长幼尊卑、尽孝正人伦的礼仪。在礼仪的建立与实施过程中,孕育出了中国的宗法制(见中国宗法)礼仪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人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看不见的鬼神在操纵,履行礼仪即是向鬼神讨好求福。因此,礼仪起源于鬼神信仰,也是鬼神信仰的一种特殊体现形式。
TOP
3#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 颜渊》)中国历来被称为“礼义之邦”。礼仪在中国社会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 极其重要的地位。古代所谓礼仪,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诸如政治体制、朝 廷法典、天地鬼神祭祀、水旱灾害祈禳、学校科举、军队征战、行政区域划 分、房舍陵墓营造,乃至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无不与礼仪有关, 它几乎是一个囊括了国家政治、经济、军事.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