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广义上指对所发誓效忠的对象(国家、人民、事业、上级)、朋友(盟友)、情人(爱人)或者亲人(亲戚)等真心诚意、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忠诚老实|忠诚勇敢|忠诚可靠|对祖国无限忠诚。 忠,忠诚代表着诚信、守信和服从。
“忠诚”这个伦理词汇,这些年在商业管理领域里被使用的频率已越来越高,最近还有一本书,名字叫《忠诚的价值》,探讨的是客户忠诚度的商业价值,当然这里说的忠诚已越过传统忠诚的范围。
传统忠诚的概念谈的是人与人及人与组织的关系。这里还是想在传统意义上谈谈忠诚的问题,即人的忠诚。最近读一本书,名为《鲍威尔的领导秘诀》,鲍威尔先生对忠诚有一个十分独特的解释,鲍威尔先生说,当我们争论一个问题时,忠诚意味着你把真实想法告诉我,不管你认为我是否喜欢它,意见是否一致。一旦作出了决定,争论终止,忠诚意味着按照决定去执行,就像执行自己的决定一样。鲍威尔把忠诚问题划分为两个阶段:决策阶段和执行阶段。在决策阶段作为下属最大的忠诚是提供情况和观点,而不应该顾及上司的喜欢与否。因为在决策阶段每个人掌握的信息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不可能完全一样,如果非要与上司意见一致,那肯定是有原因的。要么有恐于上司的权威,要么是等着看上司的笑话。无论哪种情况,都不能算是忠诚。真正有对上司负责的态度,你就不会有恐于上司的权威,即使一时被看成是一种冒犯,但事情的结果终会证明你的忠诚。后一种纯粹是一种虚伪的忠诚,无论你装扮得如何真实,时间同样会证明这一点。
但是到了第二阶段,一旦决定作出,作为下属就要义无反顾地执行,就像鲍威尔所说的那样,像执行自己的决定那样。为什么在决策的执行过程中,不能表现出在决策形成阶段那样的不一致?一个不是很完美的决策,但是良好的执行可以弥补决策过程的不完美。相反一个完美的决策,蹩脚的执行反而会使结果变得更坏。有种说法是60分的决策,如果遇到100分的执行,结果是60分;但是100分的决策,如果遇到30分的执行,那结果就是30分。这个说法是很有道理的。殊不知,领导决策的正确与否,在一定意义上与我们的执行能力是联系在一起的,而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坏之分。再好的决策,执行不力也会大打折扣。所以在这个阶段,作为一个下属,最大的忠诚就在对决策坚定不移的执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