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三、义为行则 [复制链接]

1#

“义”在中国古代是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阳货》认为“义”是立身之本,是行为的最高标准。凡事合于义则做,不合于义则不做。真正说来儒家重义并不排斥利,而要求人们“利不背义”且坚持反对“见利而忘义”。

“舍生取义”的例子古今皆是:项羽为有愧于山东父老自刎于乌江之畔;朱自清宁死不吃美国救济粮;稽康为义决然与山巨源绝交,并留下了最后一曲广陵散。在民族大义与气节面前,他们舍生取义,成为一代代不朽的佳话,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捍卫了气节,将永世受到人们的敬仰. 

在今天这样一个锱铢必较的金钱社会,我们应该更多的反思我们自身,借鉴圣贤先哲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行为。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0:0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