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语尝云:世间百善,以孝为先。
吾生之于父母,非风云裂石而诞;吾养之于爹娘宗亲,非草木顽石而活。然吾生而至今,二十余年,未担父母分毫之重,常子、自惭于内,以为不孝!
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
古语有言: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又曰:行孝当及时,莫为迟孝之人!
人生在世,区区时日,贵者,亲也。是养子女之日长,而伴双亲之日短也。固子女之骄可育之,而父母之不顺需从之!人子者,孝为先,及时行孝,勿以为诓。行孝之道,当慎择之,不行不当之道,不为不孝之人!
“孝”的精髓在于敬仰,理解,融合。我也认为“孝”的内涵也不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至少不会过多的变化。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对于年轻人传统文化的教育虽然大不如前,但这个“孝”字作为文化中的瑰宝,无论谁耳濡目染了几十年都会有所感悟。
古代有以“孝”治天下。现在的法律中对于赡养亲人的条文也很容易找到。我想对于现代人来说,“孝”不单单是赡养这么简单了,应该还有一份理解。年轻人试着去理解长辈,而不是一味的培养个性,追求自己。
中国的开放使自己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以发展为代价的不光只有环境的破坏,矛盾的增加,也出现了一代又一代的代沟。想一想,现在的80后90后,时代以10年进行了划分,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有了划分就有了差别,有了差别就有了分歧,有了分歧就有了矛盾,有了矛盾就有了隔阂。
对于现代社会的“孝”,不只是要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上的安慰,更重要的是心灵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