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人合一”究竟是人“合”天,还是天“合”人呢?道家主张“合”到“天”即大自然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自然中心论”的理念,有的往往把“人”理解为“自然人”;儒家主张“合”到“人”那里去,据此形成“以人为本”或“人类中心论”的理念,有的把“自然”理解为与人合一的“自然”,有的则理解为与人对立的“自然”。儒家对处于本位和中心地位的“人”的理解是很不相同的。孔子所说的人指抽象的泛爱的“仁人”,而他的一些传人们又多半把这种“仁人”加以改制,蜕变为“官人”,“天人合一”即要“合”到“天子”、“君主”或“皇帝”那里去,所谓“朕即国家”。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理解和处理天人关系问题上,强调“以人为本”,同时又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考虑到环境的伦理原则,并不意味着“屈服自然”和“回归自然”,而正是为了人民的福祉,遵照自然生态的规律,更加合理和有效地利用自然,以免由于对自然的横征暴敛,受到自然的惩罚。“以人为本”既不是以抽象的所谓“仁人”为本,更不是以“官人”为本,而是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本。为了抵制和消除长期封建宗法制社会“官本位”的思想和体制的流弊和影响,党的中央领导集体在理解和处理“人”与“官”的问题上,把“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鲜明地提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重要原则,以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现实关怀和终极关怀。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历史、人与人的关系都需要和谐文化。人民需要和谐文化,和谐文化为了人民。为人民创造和谐文化,一定给人民带来与社会进步和历史发展程度相适应的自由、幸福和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