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十一:孝: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孝,自古就是我国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孝的观念源远流长,甲骨文中就出现了“孝”字,这也就是说,在公元前11世纪以前,华夏先民就已经有了孝的观念。

至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是一位全面地系统地论述孝道的人,《论语》、《孝经》等书记载了孔子在这方面的大量言论。孔子认为要稳定社会秩序,必先稳定家庭,如果不树立父母家长的权威,就无法达到家庭的稳定,进而也就无法稳定社会。所以,孔子提倡“孝”。

他强调“孝”要建立在“敬”的基础上。孔子认为孝敬父母要真心实意,如单纯在物质上满足父母,尚不足以为孝,更重要的是要“敬”,是父母得到人格的尊重和精神的慰籍。同时人们需要把行孝与守礼结合在一起。如果说孝道的精神本质是“敬”,那么如何表达出这种“敬”呢?这就是:行为要符合礼,而孔子则直接将此看作是孝,《论语·为政》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无论父母生前或死后,都应按照礼的规定来行孝

孔子把“孝”与“悌”结合起来,要求人们将家庭血亲中的等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论语》)所谓“出则弟”就是这个意思,它主要表现的是处理社会关系的准则。

孔子为传统孝道的合理性找到了人性的根基,解决了孝道存在的哲学前提——仁。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不仅是孝的人性根源,而且是孝要努力实现的终极目标。孔子提出的孝实际上是一种家庭伦理,这就使孝从宗族伦理转化为家庭伦理。

孝,是民族凝聚的道德基础。孝文化里敬老爱幼、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家庭融洽、和睦团结的思想熏陶出一代又一代的华夏杰出人士,教化了中华民族子子孙孙。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理应将之继承并发扬光大!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3:16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