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是一套生活的规则体系,也是儒家关于组织社会的理想方式。儒家提倡的礼文化,是“志于道,据于礼,依于仁”。孔子在周礼的基础上损益形成“礼”的思想。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仁”是道德、政治的最高理想,而“礼”是“仁”的外在体现。具体来说,“礼”既是帮助个体克己以修心的一种外在的道德规范 ,又是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仪节形式,还是使国家趋于自治的政治制度。显然,孔礼不仅是一种礼仪形式,或政治制度。它更是一种道德规范。对个人来说可以陶冶情操,从而实现人格的升华。对于社会来说,可以缓和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同时“礼”可以代表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孔子常说的“夏礼”、“殷礼”,就是指夏、商两代的文化成就和整体文明,而不仅止于礼仪、礼制的层面。
儒家的礼是基于人情产生的,受儒家礼的影响,中国人崇尚“礼尚往来”,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注意人情礼节,。从古代就有“五礼”、“六礼”、“九礼”之说。这些传统礼仪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影响,使得中国人不仅重视一些传统礼节,在与人的交往过程中也重礼节,懂礼貌。这些为中国在国外得到一致好评,并赢得礼仪之邦的美称。
虽然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开放性的时代,但是中国仍然是一个受传统文化影响深远的国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礼”是一个思想内涵深刻的概念,同时它也影响着中国人性格的塑造与形成。今天“礼”文化被应用于人文教育的实施、社会问题的解决、人际关系的调整,从而达到提升人性价值、建立健全人格、共建社会和谐秩序的美化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