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是孔子的核心思想。孔子理解的“仁”,即“爱人”。也可将其理解为“有一言能终生行之”的“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孔子以来,“仁”便成了儒家乃至于中华民族的思想精粹。
现在我们再来审视“仁”,是把对它的理解贯穿于加强内修,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中。我们秉承着“仁”的理念,宽以待人,严于律己。“退一步海阔天空”是一种“仁”;爱屋及乌,推己及人是一种“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一种“仁”;“恻隐之心”亦是一种“仁”。君子以“仁”为重,敬人,爱人。
《韩非子?解老》是这样解释“仁”的:“仁者,谓其中心欣然爱人也。其喜人之有福而恶人之有祸也。”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将心比心”。老一辈常用这四个字来教导我们,只是在个个是家中宝的独生子女时代,这个传统美德已与我们渐行渐远。我们只关注自己的需求,不愿为人着想,替人分忧。长此以往,社会将变得越来越冷漠,“小悦悦”事件的翻版只会愈演愈烈。
身处现今的我们,不用谈及那么高远的先贤理想,但是,有些传统我们一定不能丢了,比如对人宽容,比如将心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