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二、仁的来源 [复制链接]

1#

[原创]

子曰:“仁者爱人。”也就是说能称得上是“仁者”的人,他一定极富爱心的,即“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据此释意,我们肯定要追问,是什么造成了“仁”呢?



孟子认为:“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对于孟子的“性善论”,我从来都是深以为然。为什么当我们看见不幸降临在他人身上的时候我们会不自觉产生同情呢?这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恻隐之心。三字经的开端亦有“人之初,性本善”的断言。



人是社会的产物。生活在社会中,我们难免要与不同的人打交道。对于那些不是我们亲人的人,是什么让我们联系起来呢?我认为是孟子所谓的“恻隐之心”。正因有了恻隐之心,我们才能将心比心,为人着想,而不是光想着自己,局限于自我的小圈子,与世隔绝。到此肯定又会有人继续追问,恻隐之心来源于哪里呢?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先验的,它与生俱来,即“人皆有之”。这种思想在某种程度上与康德的道德学说不谋而合。的确,这是一个妄命题,不可证明,亦不可证伪。但是很多人愿意这样相信,理由是当我们秉承着这样一种信念,我们总是积极主动地向他人施以援手,共同致力于让我们自己的生活与每个他人的生活更加美满。如此,离我们所期望的大同社会还远吗?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5:0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