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七:忠: 主题题解 [复制链接]

1#

“忠”:忠诚、忠良、忠恕。“忠”,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张的一种优良品德。一提“忠”,人们往往想到“愚忠”,其实这是误解。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普通的人、所有的人,都有一个“忠”的问题。孔子时代,“君”并不稀奇,到处是大大小小的“君”。其实,孔子很反对愚忠,对路对心才能忠。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忠”讲的是君王人民:“上思利民,忠也。”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儒家的道德规范。孔子所说的“忠”,是指和别人的一种关系,尽力帮助别人叫做“忠”。“忠”又特指忠君。对长辈能尽孝道也是“忠”。孔子把忠当作实行最高道德原则“仁”的条件。孟子也把“忠”视为重要的道德规范,即指把好的道理教给别人。汉以后出现了“三纲”,“君为臣纲”规定了臣民对君主须绝对“忠”,忠君便成为天经地义、永恒的伦理教条。《论语.子路》:“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

  忠,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观念,源远流长。在我们中国人的语言当中有许多以忠为核心观念,如忠诚、忠孝、忠心耿耿、赤胆忠心、忠于职守、忠实、忠厚、忠恕、忠贞,忠言、忠告、忠谏等等,随着历史的发展,这些观念的内涵也不断更新与充实。忠,是一心不二。作为“忠德”,是一种责任意识,包括道德责任、社会责任、政治责任。作为一个文明的人,对于自己、他人、家庭、职业、社会、国家和人类都要讲“忠”,也就是都要负责任。

  一个人、一个国家的新一代国民有无责任的意识,直接关系到它的社会生产、管理和正常运作与发展。现代人仍需要对自己、配偶、家庭、他人、集体、社会......负有责任。医生、教师、官员、军人、企业家......都要对于自己的服务对象负责任,否则,就会出现可以想见的后果。在家讲夫妻之间要相互忠诚,不能像美国克林顿那样不忠于他的夫人;在工作岗位上,要忠于职守,不能玩忽职守;对人民、对国家、对事业,都要讲尽忠,精忠报国仍有现代价值。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3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