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孔子最早提出了“义”。孟子则进一步阐棕了“义”。他认为“信”和“果”都必须以“义”为前提。他们把“义”他为儒家最高的道德标准之一。儒家把“义”与“仁”、“礼”、“智”、“信”合在一起,称为“五常”。其中的“仁义”成为封建道德的核心。《论语.里仁》:“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又:“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是“义”使人真正自立为人。是“义”将人与万事万物区别开来,人因为有“义”才干变得文明、高尚和强大,成为万物之灵。荀子讲过,水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生以载义”、“义以立生”是中国人的人生观。义,是人生观、人生理想、信念与追求。义是人生的境界,“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义是人的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一身正气、坚持正义。中国人的这种人生境界与气节,是生生不息民族精神,它鼓舞着历代志士仁以天下为己任,为民族大业义无反顾,出生入死。它是中华民族崇高道德人格的光辉写照。

  随着历史的进程,面对义利关系的处理,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价值取向。中国传统义利观的基本内容,是重义轻利、先义后利、以义制利、见利思义等,其中的合理内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高尚的精神境界,它超越历史时空和等级偏见,至今仍有积极价值。荀子讲义利与荣辱相连接,“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后义者辱”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3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