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八、真诚孝亲 [复制链接]

1#

孝行内涵之敬

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这是“孝敬”,要求子女对父母要怀有真诚的敬意,使父母感受生活的乐趣,保持愉悦的心情。相比于当代,我们看到更多的是“孝养”仅仅是满足父母的物质生活追求,这便与动物没什么差别了。于是,我们作为孩子,更应该对父母尽一份“精神赡养”。“孝子之事亲也,局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病则致其忧,丧则致其哀,驾则致其严”,对于现实社会“养易敬难”的现象,“敬”更是体恤父母的不易与辛劳,同时这也是人性择善的秉性,是区别于动物,达到重敬之孝的认识,作为人我们都应该怀有这样一种感情。我们“养以致其乐,忧,哀,严“都是对父母深深的爱,是对父母养育之恩的回报,是表达我们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0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孝行视野之仁

“孝弟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孝心便是仁心,子曰“仁者爱人”,这种爱先是从我们身边开始的,以此推及于一切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当每一个人像对自己孩子,老人那样对别人的孩子老人时,那这社会就更和谐了,从小小的“孝”出发到大大的“仁”,见证的便是和谐社会。可是,这个过程需要的是现在从小小的“孝”出发。

孝是我们中华民族代代相传,乐于遵从的美德。它建筑在父母对子女的血缘基础上,是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久而久之产生相生相养的一种自然的敬爱之情,一种对父母爱的真情流露。古人“伯俞泣仗”,“彩衣娱亲”是对父母的孝敬,而现在当孟佩杰的孝传遍大江南北时,我想我们更多的是感动与反思。

TOP
3#

   孝行主张之谏

《记孝行章》中主张孝之“养则致其乐”,让父母觉得开心,保持愉快心情,不让父母担忧是孝的体现,这样一来可取的做法就是遵从父母的意志并做一些他们乐于见到并期望的事吧。但是,事实上,随着人们思想的进步更新,这也是越来越不可行的。孩子们通常把父母的言意归估于错误,代沟,这是父母对我们的宠爱,他们希望我们更好,却也不愿我们吃太多的苦,为我们忧心焦虑。但是,我们可以试着和父母建立一种新的民主的家庭关系。“事父母几谏”告诉我们应多与父母沟通,发现父母不对则微言相劝,与之协商,并告诉他们我们内心真正的想法。同时要恭敬的对待他们,可以忧愁。但不可以怨恨。从义,从道聆听父母的教诲领会父母的善意,劝谏父母的不对,从这样的民主和谐之道来解决好家庭的问题,也是一种孝

TOP
4#

     孝行关系之慈

伦理之道是人类社会人际关系的一大体现,中国作为文明大国,其伦理之道更由末已久。“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便是伦理的体现,上下, 长幼之序应规范,同时也意识着一种权利义务观念。孝是两个主体之间的关系,双方都有责任,有义务维护促进者一关系。“父慈子孝”是孝关系中的关键,孝敬父母更是建立在父子和谐关系的基础上,父母慈爱,疼惜子女,是对子女的爱与尊重。而作为晚辈,也应当自主自立,担当责任,孝敬父母是我们与生俱来的责任,但是孝更应该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

TOP
5#

  时代说孝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它在中华大地上生生不息,是中国话文明里最朴实,真诚的一笔。古人以孝引仁,以仁推治。“孝”是“仁之本”,“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不但带来了家庭和睦,也带来了社会安定,和谐。当然,在历史的发展历程中,孝曾被束缚人性的父权,封建观所蒙蔽,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糟粕最终将被剔除,同时也产生着新问题。但是正真的孝符合人性,社会性的基本道德规范,是具有超越历史时空而存在的意义,而面对传统的批判与改造,最终只有结合本民族的本国的实际来判断,而其中有家庭到社会的人类之爱,是适合于人类发展的所有阶段,更是我们人人都有责任努力发展的方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