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仁显为义 [复制链接]

1#

《礼记》中讲:“仁者,义之本也,顺之体也,得之者尊。”这大概揭示了“仁”与“义”之间的关系,也就说“仁”和“义”虽然同属于儒家五常之中两个相互独立的内容,但是他们之间却也存在着紧密的联系,主要就表现为“仁”是“义”的根本,而“义”是“仁”的具体体现。我们通常将仁和义连在一起来讲,我想“仁”与“义”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这种词句的先后顺序上,更有深层次的内涵。董仲舒在《春秋繁露》一书就认为,仁是对外的,而义是对内的,“仁”在于爱人,而“义”在于正己。表面上看,好像“仁”才是“义”的表现,而“义”才是“仁”的根本,因为,从逻辑上看,“义”在于正己,而“仁”在于爱人,通常来讲,只有先将自身正立,才能够去关注别人。我们说这仅仅只是逻辑上的顺序,而事实上却并非就是如此。董仲舒讲的正己其实就是正“爱人”,“仁”的修行始终是第一位的,但是是否我们的仁爱只是表面上的做作而没有实际的内容,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能够认识到自己,也就是说要保持一颗积极施与仁爱的心。因此,“义”的任务只不过是保证仁爱之心能够脱腔而出,而真正实现人的德行的,特别是爱的德行和善的德行,还要归功于“仁爱”的修为,而只有这种仁爱得以顺利的实现,那么,我们的“正己”也才是有意义的。因此,这种说来,“仁”还是“义”的根本。事实上“仁”不仅是“义”的根本,还是儒家所倡导的一切道德理念要想实施的关键所在。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0:0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