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德育不仅媚“洋”,而且媚“俗”。外国流行什么思潮,几个权威专家出国考察后就极力在国内倡导。且不说凯洛夫、苏霍姆林斯基等前苏联的教育家在中国的影响,现在把美国二十年代的杜威都搬出来了,听新课标的解读报告都是以一些外国的心理学家的“研究成果”为依据的。我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教育家、心理学家都在研究什么?
另一方面,社会需要什么,我们在学校制造什么,社会流行什么,教育就追求什么。社会上一切向钱看,中小学就收择校费、办校外校(名校为什么不到老少边穷地区去办分校呢),高校就收提档费,钱成了敲门砖。这样的不正常市场化,就是教育产业化吗?这部分学生怎样看待我们的学校和社会?任你说得天花乱坠,能驱逐孩子心中的疑问和反社会心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