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道与艺 [复制链接]

1#

 北宋郭若虚的“气韵非师”论,可视为从主体品格的角度协调“道”、“艺”关系的努力:六法精论,万古不移。然而骨法用笔以下五者可学,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尝试论之:窃观自古奇迹,多是轩冕才贤、岩穴上士,依仁游艺,探颐钩深,高雅之情,一寄于画。人品既已高矣,气韵不得不高,气韵既已高矣,生动不得不至,所谓神之又神而能精焉。凡画,必周气韵,方号世珍,不尔,虽竭巧思,止同众工之事,虽曰画而非画。故杨氏不能受其师,轮扁不能传其子,系乎得自天机出于灵府也。在这里,张彦远重画家身份的主张又被推进一步,具有了很浓的唯身份论色彩;而谢赫“六法”中的“气韵生动”,则从对作品的人物形貌的品评扩展为对画家的人品资质的品评,绘画作品中的一点一画无非是艺术家先验人格及其精神品质的体现。这种看法,在其后的杨维桢、夏文彦等人那里获得了响应和发展。——摘自百度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7:4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