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对“仁”的理解 [复制链接]

1#

我想谈谈孔子和孟子对“仁”的不同理解

首先我想先列出几个他们有关“仁”的名言

孔子:1、樊迟问仁 。子曰:“爱人。” 2、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3、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4、子曰:“民之于仁也,甚于水火。”

孟子:1、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2、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3、仁者无敌

我认为在孔子那里,“仁”主要是做人的标准。<说文):“仁,亲也。”(札记·中庸):“仁者人也,亲亲为大。”孔子所说的“仁者爱人”,实际上是把这种原本在血缘关系中已有的“亲亲”之心,发扬为普遍的人与人之间的仁心、爱心。他强调不能因为“富与贵”、“贫与贱”而“违仁”,提倡“杀身以成仁”,显然是把“仁”崇尚为做人的最高道德准则。

在孟子那里,“仁”主要是善政的标准。他提倡“仁政”、“王道”,实际上是主张用仁爱之心来治国平天下,将“爱人”演化为“爱民”,从而也就形成了他的“民本”思想。他强调“为民父母”、“与民同忧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贵君轻”,显然是把“爱民”崇尚为政治的最高准则。

其实不难看出,无论是孔子讲做人,还是孟子讲政治,都是以“仁”为出发点的,从做人到治国,仁爱之心一脉相承,这就是孔孟思想的仁学核心。这仁学的着眼点是人,是人的心性、道德,因而孔子和孟子自始至终都十分重视人格修养。孔子提倡“好学”,孟子倡导“养气”,都是重视人格修养的体现。

我们今天不是要单纯的学习孔子孟子,而是要学习其中对我们当今社会有用的东西!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