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学而篇》中孔子的弟子有子曾说过:“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也就是说,恭敬如果合乎礼,就能远远地避开耻辱了。相反,若心中无“礼”,只是假客气,就会显得卑贱。所以说,礼的精神就是恭敬,就是谦卑。而我们常说的“彬彬有礼”也是对此的要求,是一个人在社会上所应具有的品德。对他人要恭敬,不可盛气凌人,不可傲慢,不可骄傲。要记住,“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要知礼守法,做一个社会主义合格好公民。怀有一颗仁爱之心,不做苟且之事,不做伤天害理的事,光明磊落,堂堂正正。而如今的社会,泛滥的、横流的是另一些与礼相违背的东西,很多人表面一套,背后另一套。耍小聪明,背后捅刀子,不知人情冷暖,只知世态炎凉。尤其是身居高官之要员,官场的潜规则众多,迫使他们不得不违背自己的良心,做出一些违背礼的精神的事情。比如去年闹的沸沸扬扬的王立军事件,薄熙来事件,他们不就是礼的失败者吗?在他们心中,完全忽视了礼的精神,抛却恭敬、谦卑、仁爱以及仁德,他们是无耻的,可恨的,是社会的罪人。从另一角度来看,如果他们有礼的精神作指导,规范自身的行为,不仅不会犯下如此大错,还能“在其位,谋其政”,将自身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造福于老百姓,成为人人爱戴的“好公仆”。为了实现“大同社会”,为了让世界更加美好,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自身做起,发扬礼的精神,做到恭敬他人,以仁爱之心待人接物,谦卑低调地处事。只有这样,美好的理想才能实现,自身的价值也会更好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