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在教育中,已是耳熟能详的词语了,它所承载的是一种概念,一种要求,对学习者和接受者而言的。知行,分开讲就是知识和行动,将知识付诸于行动,马克思理论中说道“把有字书和无字书相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于一个学习者而言,学习的平台只是一见方丈之大,从文献资料中获取生活经验,间接地实践,但终究不是亲力亲为,有些感受、有些观点,只能够是可能,但不能是一定。本篇文章介绍“知行合一”的内容,主要是对“知行分离、为仁由己、知行统一、道德践行”四个方面的理解和解释。第一眼看到“知行合一”的时候,印象中出现了一位中国大教育家的名字,陶行知。在对陶老的了解中,知道他的名字在之前并不是“陶行知,而是陶知行”,意思是先知后行,可后来跟随教育家杜威学习了“实用主义教育论”之后便将名字改成了“陶行知”,意味着凡事皆应是先行后知。只有在实践中获得的知识才能是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在平常的学习中,我们更加偏重的是“死读书,读死书,读书死”,如今的教育缺少的是实践,一种“动手动脚”的实践。“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如果缺少了活水,也将变成一汪没有生机的死水。而实践恰是实现这一切的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变得懒惰起来,从书中学到的是“拿来主义”,一切都可“百度一下,你就知道”,这样的生活,这样的学习实在令人畏惧。“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古人早已知道,纸上的知识若不加以实践,只会是一纸空谈,要想真正有所获得就必须自己亲自实践。也许现在的我们正处于一个学习上的转折点,实践便是做出转折的方式,学习上的盲点,知识上的盲点因为缺少了实践而变得越来越大,未来的某一天,没有了实践,学习便成了悬空。
知行合一,不仅仅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还是一种道德的升华。两者合为一体,在知识中进行实践,在实践中收获知识,也将进一步的提升我们的道德素养,道德修养。所以,我们要用实际行为去证明“知行合一”的有效性,正如闻一多先生所说的“少说多做”,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我们的社会才会朝气蓬勃,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