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儒家思想的核心体系中,包含着: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而“忠”和“孝”常常会被人们视为一体。“忠孝”意即“受忠于君国,孝于父母。 ”《孝经·开宗明义》“终於立身” 汉 郑玄 注:“忠孝道著,乃能扬名荣亲,故曰终於立身也。”《东观汉记·北海敬王刘睦传》:“大王忠孝慈仁,敬贤乐士。” 唐 韩愈 《潮州请置乡校牒》:“人吏目不识乡饮酒之礼,或未尝闻《鹿鸣》之歌,忠孝之行不劝,亦县之耻也。” 明 陈继儒《袁伯应诗集序》:“伯应(袁可立子)真忠孝人也。”清 陈梦雷 《丁巳秋道山募建普度疏》:“王风既降,圣教莫修,忠孝情衰,廉耻道丧。”忠孝虽含义不同,但在本质上都是一致的,表现的都是一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