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毅”,顾名思义指的就是坚毅、刚毅的秉性。中华民族是一个坚毅的民族,正是有了“毅”的品质,我们的祖先才能在历史上不仅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明,而且在无数的艰难的历史关头毅然决然的挺过来了,并使我们的国家得以越过历史的低谷而又重新踏上坦途。对于“毅”的论述是很多的,曾子就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在曾子看来,人必须要有弘毅的品格,才能够担当起弘扬“仁”的重责。而且这种担当不仅对我们的勇气提出要求,还对我们的毅力提出了挑战。对于“仁”的弘扬,不仅要求我们有勇气去承担起这份重任,还要求我们能够持之以恒地将“仁”的弘扬坚持下去,“死而后已”正是表明我们需要用一生去践行。因此,“毅”不仅意味着勇于担当,还贵于坚持不懈。子曰:“刚、毅、木、讷,近仁。”这表明“毅”不仅是一种外在的流露,而且还是一种内在的德行,“毅”正是建立在强大的内在的基础之上的,如果没有强大的内心,那么,“毅”就只是华而不实的东西,自然这种“毅”也就失去了它原本的意义了。除此之外,“毅”和“欲”是相对的,二者不可能并存。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可见,如果有强烈的欲望,那么,要做到“毅”也是不可能的。或许孟子的教诲能够让我们更加真切地体会到“毅”的内涵,孟子曾说:“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这浩然之气就表现为一种刚正不阿的品质,它同“毅”似乎就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对强大的内在精神的一种显现。孟子还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对于“毅”是一种更为确当的解释,它意在表明我们应该不为外物所动,不为外欲所扰,而这正是对“毅”的最贴切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