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节制欲望 [复制链接]

1#

“廉”自古以来就被中华民族视为一种高尚的品质和优良的传统,中国儒家更是提倡“廉洁”的作风。与“廉”相对的就是贪得无厌,不知道节制自己的欲望。“廉”并不意味着一毫不取,这是不可能也是不应该的。“廉”讲求的是获取自己应该得的那部分,而不能心生贪欲,不知满足。一些人之所以被冠予贪婪的骂名,是因为他们不知道满足,由于私欲膨胀,竟把别人应得的部分也一股脑的装进了自己的腰包。《吕氏春秋》就讲:“临大利而不易其义,可谓廉矣。”意思是说:面临着巨大利益而不动心,仍然按道义来做事,就可以称作“廉洁”了。汉代刘向也说:“义士不欺心,廉士不妄取。意思是说:正义的人不会欺骗自己的良心,廉洁的人不会无原则地乱拿财物,他们只是收取他们应该获得的那部分罢了。隋朝的王通更是一语道破了贪婪者和廉洁者的区别,他说:“廉者常乐无求,贪者常忧不足”。他崇敬廉洁的人,因为廉洁的人总是能够能知足常乐,没有过多的欲求;相反,他对贪得无厌的人深恶痛绝,因为贪婪的人总是不知足,所以常常忧戚。关于知足常乐,出世的道家代表人物庄子也有形象的论述,他说:“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这也反映了道家对于廉洁知足的思想主张。儒家有关于颜回常乐的故事,话说颜回:“曲肱而枕之,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故孔子感叹说:“贤哉回也!”我们所说的“贪”指的是物质利益的无尽的索取,我们所说的“廉”指的是对于物质利益只是适当的索取,而更多地是去追求一种崇高的精神境界。真正廉洁的人不会为了利益的获得就将人格气节丢弃,而只是在遵守原则的情况下获取生计所需。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5:2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