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忠于祖国 [复制链接]

1#

的原初含义,乃是发自内心、尽心。本义上的忠并不针对任何具体的人,它只对己心负责,是一种抽象的道德原则,必须在同其它社会成员的交往中得到落实和验证。古代知识分子实际上是以事君事主的职业的,忠君实际上就是古代知识分子的职业道德。忠作为一种道德规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忠即原初意义的忠,狭义的忠则是这一抽象的道德原则在君臣关系上的具体化和对象化。随着封建等级制度的退出历史舞台,狭义的忠便失去了对象。广义的忠作为一种普遍的道德原则,通过各种各样的职业活动表现出来。忠是伴随封建社会而产生的伦理道德 ,其初意是指利民、利公、利国 ,属于政治伦理的范畴 ,是处理个人与集体关系的原则。孔子继承和发展了忠的涵义 ,增加了利他的内涵 ,将忠扩大到社会伦理的范畴和处理人与人关系的范围。“忠”在历史上曾经发挥过重要作用 ,在现代社会中仍具有重大价值。现代社会的弊端最主要的是缺少了利民、利公、利国、利他的公德之心 ,而忠正是纠正这些弊端的良药。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忠是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所谓忠,就是内心求善,外求尽职尽责。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事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是中华民族崇高的最高最神圣的价值追求。 

忠诚对我们并不陌生,追溯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先辈们的人格魅力和品格素养经过千年的积淀,形成了今天中华民族伟大的品格。其中倡导忠诚就是其一优良的品格。就象张骞出使西域、宋代鉴真东渡,那样无不让人敬佩。一个国家需要讲忠诚,一个集体需要忠诚,一个组织需要忠诚,一个人需要忠诚。

忠”标志的是人与人交往最基本的诚信。诚实守信,能够履行承诺而获得他人的信任。

总之,忠诚的中心内容就是真诚和善良,它是为人最基本的要求。 忠诚折射出一个人的品质与人格,折射出这人是否是以一颗真诚与纯良的心去看待这个世界。在生活中,我们为人父母,为人子女,为人朋友,需要忠诚;在工作中,我们为人下属,为人上司,为人同事,也需要忠诚。家庭讲忠诚,才能和睦相处,白头偕老,朋友之间讲忠诚,才会亲如手足,生死与共。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