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之所以提倡礼,是因为到了春秋的时候,礼崩乐坏,他要重新强化礼的地位。从我们接触到的一些零零散散的文章中可以看出,孔子的礼是从两个方面的讲的,一个是外在方面,即形式上的;另一个是内心的修养方面,即功夫方面的。我们说我们自己是礼仪之邦,好像在封建王朝的时候出现过。除了极少数的“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家伙们外,大多数接收传统教育的知识分子,都是有操守的。这里就出现的一个问题,那些“被服儒雅,行若狗彘”的人儿们我们看到他被服儒雅,就会觉得他是懂礼的,可事实上并不是这样。日本人逢人就说多多关照,腰都躬成了90度,可是我们再看看这个国家所所做的一些邪恶的事,他们现在还在做着。我们能说他们懂礼么?当然不能。外在表现的礼的形式不能算作真正的礼,真正的礼是一种内在的功夫,不是一句口头的恭维好听的话,也不是一些偶尔恭敬的行为。内在功夫我们很少能达到,哪天我们在自然而然地表现我们对他人的尊敬的时候,那才是礼。当然,也不能完全否定形式上的礼节问题,这个是礼的一个外在显现,是通向真礼的一个必要的阶段。[em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