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鲁木齐“7·5”事件中,充斥着惨无人道、令人发指的暴力暴行。然而,在血腥的暴力暴行面前,许多有良知的普通群众挺身而出,为保护同胞生命财产、伸张社会正义,与暴力犯罪进行了无所畏惧的斗争,他们用良知唱响了不惧暴力、制止暴行的正义之歌。
良知是知善知恶、知荣知耻,是人的内心对是非的正确判断。良知,首先是指要自觉维护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社会的安定、人民的和谐。正因为有良知存在,正义才能得到伸张,邪恶才能得到制止。可以说,良知是人们和睦相处、社会和谐发展须臾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十分重要。
在乌鲁木齐“7·5”事件中,各族群众所展现出来的良知,反映了各民族群众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经过长期生产生活所结下的深厚的手足之情。人们的良知在历史长河中,不可避免地要遭遇战争、恐怖事件、自然灾害、流行疾病等挑战。在与天灾人祸的斗争中,我们的良知非但没有泯灭,反而不断得到升华。正因为有良知,在信念和使命的驱使下,无数英雄模范才甘愿抛头颅、洒热血;正因为有良知,众多仁人志士才会义无反顾地扶贫济困、乐善好施;正因为有良知,素昧平生的普通百姓才会在自然灾害面前团结互助、众志成城;正因为有良知,毫无血缘关系的人们才会凝聚在一起,与暴力和邪恶进行无私无畏的斗争。
良知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我们呵护和培育。依法坚决打击一切暴力犯罪活动,是对良知最起码也是最重要的呵护。抑恶才能扬善,除暴才能安良。一个社会只有铲除了暴力和邪恶,良知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传承和张扬。我们应该站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高度,坚定不移地伸张正义、弘扬正气,从而使良知成为人们自觉遵守、坚定守护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只有这样,人们才能和睦相处,社会才能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