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六、众德之本 [复制链接]

1#

中华义理之仁、义、礼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学以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恒德。孔子把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的成分。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1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仁”:仁人、爱人、仁爱。自孔子倡导学以来,成为中华民族的共德恒德。孔子把作为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把爱人作为道德的根本要求,把天下归仁作为最高的社会道德理想。讲,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讲人对人的爱,由对父母之爱、兄弟姐妹之爱,进而推及对他人之爱。,不仅是最基本的德目,而且是最普遍的德性标准,讲仁爱,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理念。中国人至今仍视为有德者为仁人,无德者为不仁仁爱思想,作为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主要价值取向和道德要求,渗透在中华民族的血液中,铸就了中华民族的特殊品质。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还有情谊、恩谊之宜,包括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的成分。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礼”: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仪、礼制。“礼”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突出精神,是社会交往之道。礼与仁互为表里,仁心爱人是礼的内在精神,恭敬辞让是仁的外在表现。好礼、有礼、注重礼仪是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传统美德。中华传统文化认为,“礼”是人与动物相区别的标志。“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仪也。”(《礼记》)“礼”也是治国安邦的根本。中国伦理文化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礼仪文化”。“明礼”,从广义说,就是讲文明。作为伦理制度和伦理秩序,谓“礼制”;作为待人接物的形式,谓“礼节”、“礼仪”;作为个体修养,谓“礼貌”;用于处理与他人的关系,谓“礼让”。明礼、礼貌、礼让、礼节、礼制,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