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崇俭戒奢 [复制链接]

1#

1.    啬于己,不啬于人,谓之俭;啬于人,不啬于己,谓之吝。(清·钱大昕《十架斋养新录》卷十八《俭》)

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不孙也,宁固。(《论语·述而》)

俭则约,约则有善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类》)



当我们现在还在探讨俭朴与吝啬的区别时,古人早已为我们提供了答案,而上述的说法,也更能体现出中华民族关于节俭的优良传统。先说一个比较现实的问题吧,前一阵在网上看到许多新闻报道,大致是说我国财政支出xx亿美元在非洲某地兴建学校或是办慈善工程,针对这一消息,许多网民发帖表示不认同,因为他们认为我们连自己国内的教育工作都没有做好(例如许多山村都没有教育资源)就拿出大笔纳税人的血汗钱帮助外人,未免有些内外不分,本末倒置。实话说,当我听到这样“助人为乐”的新闻时刚开始也与这些较为“愤青”的网民很像,认为这样的救助只会使中国自身的发展陷入进退维谷的境地。可当我读了这几句话后,我的想法已逐渐改变,因为之前没有正确的理解俭朴与吝啬的概念因而产生了片面的认识。所谓的“俭朴”是对我们自己而言的,过去,或许我们并不富有,我们自己并不舍得在衣食住行上浪费过多的钱财,但当我们看到别人有困难有急需时,我们会毫不犹豫地尽自己的绵薄之力去帮助他们,因为身为中国人,我们大部分都是热情的人,都是有侠义心肠、有血性的人。可是,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与延伸,西方的功利主义及商业化思想的侵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与影响却越来越明显。现在,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呼喊“个人利益至上”的口号,高举“人权平等与自由”的旗帜,殊不知,许多人在这一次次的只为自己着想的浪潮中早已变成了一个“悭吝人”——对自己可以丰衣足食,对他人却希望一毛不拔。如果中国真的变成这样一个国家,那岂不是太冷漠太没有人情味儿了吗?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居住在一个充满温情的国度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6-9 9:29:02编辑过]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5:0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