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九、超越生死 [复制链接]

1#

1.  吾以天地为棺椁,以日月为连璧,星辰为珠玑,万物为赍送。(《庄子·列御寇》)


  夫大块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


     我认为这两则均是《庄子》一书中比较能体现他的生死观的。其实我个人觉得把他们放入“和”中的“天人合一”一列也是可以的。第一则,我们可以充分的了解到庄子对于死亡的淡然与洒脱,与某些帝王丰厚的陪葬品相比,我认为庄子的追求更为高洁和超脱。试想,以天地为棺木,以日月为双璧,以星辰为珠玑,以自然界的万事万物来作为送葬,这是何等的大气!人本是自然界的生灵,来与去本就应该亲近自然,可世俗中有多少人会做到这一点呢?生时,我们追求现世的功名利禄,追求源源不断的物质财富;去后,我们又渴望得到厚葬,希望安身于某个风水宝地,要花几万甚至几十万去布置那个“新家”,要是庄子在世看到这种铺张浪费不知又会作何感想。我们本来最有机会与自然界融为一体,可经过这系列的“包装”与阻断,恐怕无论是生前还是身后,无论是身体还是灵魂,自然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第二则,我们可以看到庄子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生与死,当古时的帝王困扰于如何长生不老时,庄子却把死生同等看待;当今人说“死不是生的对立面,而是生的一部分时”,庄子却希望“把我的生当作好事的,也把我的死看作好事”,不得不说,庄子的思想境界无论是于古还是于今,都是远远高出世人的,因为生与死,于庄子并无二异,生既是死,死既是生,就像他说的“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活着需要四处奔波,死后却得以永久的安息,我们又怎能评定它们的孰是孰非呢?或许,我们现在才能稍稍理解庄子丧妻时却能击缶而歌的淡然心态了,因为他知道,她的妻子已经解脱,已得到安宁,而不久的将来,终有一天,他也会永远的追随她去,生生世世,永不分离!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5:5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