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一、义的定义 [复制链接]

1#

“君子不器”。孔子认为作为君子必须具备多种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样,而应“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卫灵公》)也就是说,君子应以道义作为做人的根本,按礼仪来实行,用谦逊来表达它,用忠诚来完成它,否则就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谈不上">谈不上ersonName>君子。

君子要重义避利,追求道义。孔子认为,君子和小人之间的差别还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态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卫灵公》)“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里仁》)也就是说,作为君子只有重视道义,追求道义,才能与小人区别,才能真正体现君子的精神。同时,孔子还认为,君子必须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谓:“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从之。”(《为政》)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32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义可定义为两种,一种是道德伦理上的义,即正义、道义和信义(个人觉得信义该分到前面,言而有信更多出于道德而非情感),情感上的义有义气和情义。

正义,在个人层面其端正行为,符合道义。在社会层面,其建立公正公平道义的制度。谋利,即谋取利益。做为同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前者是人性光辉所在,后者是生命延续所据。我方认为,正其利当谋其义,就是以义率利,义利兼得。义利关系是动态发展的。谋利,促使人们既谋生存之利,更谋发展之利,既谋个人之利,更谋天下公利。正义,推动人们谋利有道,取舍有至,利已利人,共谋发展。无义之利,就会危害个人发展,社会进步。无利之义,必然是空洞的悬谈,从正其义不谋其利到正其义当谋利的认识飞跃。正义而谋利就是强调,即没空洞的义,所谓仓禀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从义利取舍的社会实践来看,正义而谋利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一方面,人类一直以谋利为生存奠基,以治恶成为历史动力。另一方面,人类一直以正义战胜邪恶,使得谋利的效率的追求被正义的道德规则所规定,所推动。从传统到现代,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从封闭社会到开放世界,谋利的个人财富积累与社会总财富增加总是处于正义追求的总目标之下的。现代化史就是正义而谋利史。正义而谋利,是中国社会变迁的大方向,中国问题的实质,是生产力水平低下,不适应物质文化的需求,中国发展的关键,是为全国民众提供一个公正公平道义基础上,共谋发展的局面。

TOP
3#


   “义”既是在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正义精神。 在我们学习生涯中,有关于“义”的组词很多,比如说“义务”,“正义”等等。而在这里,我们要学习的是“正义”,正义的基本理念是:扶助生命是善,伤害生命是恶。在自己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所产生的善应当远远大于恶——这个问题是任何人都要考虑的。
在《西游记》里,我们就学到了,邪恶敌不过正义。正义维护的是整体利益,因而正义最大障碍是贪图不正当的私利,所以要“见利思义”,“先义后利”,必须在维护正义的前提下去获取个人的合法利益。
无义是有害的,《列子?说符》中就说到:“人而无义,惟食而也,是鸡狗也。”这句话很尖锐的道出了无义之人,就连鸡狗都不如。学习了这一卷,好让我知道,要想行“义”,必须要爱护生命,“安其身而安其心者,上也。”
倡导“义”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见义勇为,重视整体利益的民族品格。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