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云南科技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王雨婷 学号:11311019 时间:2012.6.4 电话号码:15912468221 | 忠 在中国古代,“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现代社会,“忠”就是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有权势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 在当今言论自由众说纷纭的时代中,每个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喧嚣着生命,因为每个人都可以只做你自己,只要你愿意。从网络时代来临的那一刻起,人们几乎颠覆了以往所有可以称得上是家规、国法的理论。五千年以来在国与家,到组织与单位,到单位与个体永远离不开是就是互助,所以“忠诚”这两个字惯穿始终,或者说是一个只始无终的话题。 有的人说:忠诚这两个字是老板统制员工思维的手段;有的人说忠诚是不能够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的古板做法;也有人说忠诚是文学人士拿出来“酸一把”的理论资本,各种各样的评价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从个人角度出发不可以用一字“对”或“错”下结论,当每个人谈出自己的观点时用这几个标准衡量一下;一是社会的标准,二是集体的标准,三是他人的标准,四是个人的标准。 《忠诚胜于能力》看完了,我的问题全部解开了,我心里是知道;我的观点也就是影响力人一直遵从的理念——是对的,只是我理解的不是很透。
事实上忠诚是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及前程极其重要的能力,与为谁打工无关,其实与老板给你多少钱也没什么关系,重要的是你自己怎么看待。如果单纯的把工作看成是一种雇佣关系的话,那你的想法铸定就是被动的。进入影响力你接受的第一天的培训就会让你知道:你所有的收入不是老板给你的,也不是你自己挣的,更不是别人的施舍,而是市场是客户给你的。当然从营销人员的角度讲是这样,从公司的任何一个员工来看这句话都很正确。所以我们在从事任何工作的时候,更应该把自己看做是老板的合作伙伴,因为你没有在为谁打工,而是在从事自己的事业。你的付出决定了你的回报。
忠诚是一种能力,我想最终你会因此而受益。
从另一个方面讲,忠诚这种能力和我们的收入不一定会划上等号,或者也不一定成正比关系。也许你的能力没有完全的表现出来,或者你的忠诚并没有让谁注意到,更有可能你的标准和老板的标准或者大多数人的标准不是很相符,所以有的人会感到自己付出了,但是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有的人认为没有必要对不忠诚的老板忠诚,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放弃自己应该具备的这一项能力。 忠诚更是一种品德,一个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忠诚从小的方面讲是对一个家庭、一个组织、一个集体的责任,从大的方面讲它是我们每一个社会的人对国家民族所应承担的义务。
古代有“夫为妻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的思想,先不进行评价这种思想的对错,我们单单从表面上就能看到古人的思想中早就渗透有“忠诚”的理念。当然在某些方面这种说法有很多不可取之处。但是可以看得出,古代人民劳动和智慧的结晶中,“忠诚”是五千年以来一个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必备素质。
古代有秦会也有岳飞,有庞绢也有孙膑。也因此有了遗臭万年和流芳百世。忠诚这种能力更是一个道德标准,一个再有能力的人,没有忠诚能力便也没有任何用处。
谈起忠诚,让我想起了“致加西亚的信“中那位船夫。让我记住了“海军陆站队”这个精锐之师。让我感受到了千千万万个在平凡岗位上勤肯工作的人们。中国有句古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用在忠诚上很合适。忠诚就是最经得起考验的基石所谓:“疾风识劲草,烈火知真金,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相信在另一个新年来临的时刻,会有更多的人来证明只有忠于祖国、忠于团队、忠于家人才是最好的忠于自己。正所谓“忠诚胜于能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