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王馨

学号:11311015

时间:201264

电话号码:13658865167

“仁”按孔子的解释是:“仁者爱人。”韩愈将“仁”定义为“博爱”,仁即是爱护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仁爱是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传统道德的核心观念。仁爱是以人的良知、善良本性为根基的爱,不同于功力原因的爱或基于本能的爱。仁爱以人的良知为基点、依据远近关系向外层层扩展而形成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天地万物四个层次。孔子明确指出仁爱的行为准则是:“己于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孟子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将仁爱的对象从亲人推向人民,推向天地万物。

仁是爱的根本,爱是仁的作用。建立在仁慈品质上的爱,是奉献式的道德之爱。如果一种爱的感情不是以仁慈的品质为基础,这种爱就是一种情绪,或者是一种由功利的原因而引起的感情。故奉献式的道德之爱与索取式的非道德之爱的区别,就在于有无“仁”的品质作为基础。一个人的仁慈品质,并不是只有在道德行为发生时才存在。当道德行为未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未发”的状态存在着。当道德行为正在发生时,仁慈品质即以“已发“的状态存在着。

《悲惨世界》是以一个真实的故事为原型而创作的作品。一个贫苦农民因偷了一块面包而判刑五年,出狱后因身份证的与众不同而无法就业。这样的场景打动了作者雨果,促使他花了十七年完成了这部巨作,同时,这样的事件也深深的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小说中的巴黎贫民窟,修道院。法庭,监狱,资产者的沙龙,大学生居住的拉丁区,为我们形象的再现了十九世纪的法国社会。书中的人物都是反映当时社会的代表人物。主人公冉阿让是一个本性善良的劳动人民,但社会的不公让他对社会进行了盲目的报复行为,以致犯下了令他终身悔恨的错事。然而这种悔恨引领他走上了另一条路,使他的品质上升到了崇高境界,体现了小说中的第一种爱——劳动人民的“仁爱”。警-察沙威立志维护-法律的尊严,绝不心慈手软,他是当时法律和意志的代表,但在他的身上也闪耀着“仁爱”的光芒。

改造这一切,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颗“仁爱”之心,那些统治者对劳动人民实行迫-害和威逼时,他们已经丧失了正常人该有的同情,作者的笔触中透露出对那些穷苦人民不幸遭遇的同情和对黑暗统治的控诉。通过一些偶然来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悲愤中又有着浓郁的浪漫主义,人物的美丑跃然纸上。

在仁爱当中,同时我们要培养良知。何谓良知?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仁”,是我所追求的。“仁,就是爱人”。无论是友人,亲族还是陌生人都要善待和尊重。诚信,本分,尊老,爱幼,这些中华美德的结晶就是“仁爱”。“仁爱”,也是“仁义”,从而“仁义”就是正义。先对人仁爱,便成仁义,成了仁义,便成正义,再之后就是堂堂正人君子。

孔子的话简明却意深,却总使人悟到生活以外的抽象的道理。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