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五、仁的价值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年级:2011级文秘

姓名:格太卓玛

学号:11311005

时间:2012年5月30日

电话号码:18313723638

仁的价值

子张问仁于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这段话的意思是,子张向孔子请教怎样做到仁。孔子说:“能在天下推行五种思想,就是仁了。”“请问是哪些”孔子说:“这五种行为就是恭、宽、信、敏、惠。恭敬庄重就不会受到侮慢,宽厚待人就能得到人心,有信用就能得到别人重用,敏捷就会取得成功,恩惠就足以能役使别人。”

——《论语·阳货》

儒家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而在这之中,“仁”的思想又是其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为“仁”的思想正是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基础和核心。但有人不免会有所疑问,孔子的年代离现在已经有两千五百多年,那时的思想现在不适用吗?就这点我觉得,虽然时代不同,但现在的我们不是不需要儒家思想和“仁”的理念,相反,现如今的社会应该要大力倡导“仁”,做到“仁”,才能使社会更加美好,更好和谐。

两年多年来,中国一直是农业宗法社会。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都比较单纯。而建国之初,因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社会结构单一,人们的思想也比较单纯,因此这一时期社会风气较为良好。但文革时期,却一度打出“打到孔家庙”的口号,使人们彻底遗弃甚至是唾弃了儒家文化、“仁”的观念。致使在那一时期,社会局势空前混乱。学生可以肆意辱骂老师。这是在原来的“仁”的世界里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快。随着市场经济的推行,“拜金主义”,道德良心丧失,唯利是图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出现在我们面前。人们以一颗“仁”心对人待物,越来越难。

时至今日,道德滑坡现象没有得到丝毫的抑制,反而是以更复杂的形式呈现了出来。人情变得冷漠,最宝贵的情感受到漠视甚至亵渎,亲情也在逐渐淡化,甚至出现了儿子成人了却抛弃养育他含辛茹苦的父母,夫妻双方离婚了都不要子女的现象。一些丑恶社会现象层出不穷。劫财劫色、杀人夺命、拐卖妇婴、贩毒走私、破坏生态等情况不断出现,严重地危害着社会正常秩序,而是更多的基于的利益的考虑。我不禁问,这样的社会是我们所向往的吗?当然不是!所以面对这样的社会,我们需要改变它。而“仁”正是这样一种帮助我们改善社会风气的优良品质。

也许有人会说,现如今的社会,人们待人接物越来越不真诚,凡事都是“利”字摆中间。这正是因为“仁”的缺失而导致的社会失衡。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可在单纯的关系中,儒家伦理更容易施行。“仁”的观念是具有较强的道德感召力的。只要人们心中有“仁”,社会才会在道德的准则下愈加美好。就你古时的人们在以这种宽以待人的博爱、仁爱之心待人时,自然也会表现的对人待己比较宽厚朴实的一些。但相比于传统中国,现代社会是工商社会,特别是市场经济推行之后,人与人的关系丰富得多,复杂得多。这样,脱胎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儒家“仁”的观念也就表现出其感召力不够的一面。人们在没有了儒家思想精髓“仁”的大旗下单靠把经济搞上去,并没有再现出人类社会的进步,相反,缺失了“仁”的人们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迷失了自我,失去了原有的质朴。我们的物质在飞速发展的同时,我们的精神却正在迅速的倒退。

所以,在这样的形势下,人们只得再次提出了儒家的思想观念,进而教育公民要在积极的方面践行儒家伦理的道德要求。

而儒家伦理当中最具有普适性的是“仁”这一点。世界各种古典文明的核心价值观都包含有这方面内容。当前各国的现代文明,无论发展程度如何,也都需要注重这点。可以说,仁爱是各种其它价值观的基础。没有一颗仁爱之心,一切其它的价值观都将是空洞和虚伪的,甚至可以说文明根本就人付存在,只存在野蛮。

全球范围内的无数事实表明,现代化程度越高的社会越需要讲求仁爱,不可片面追求经济利益。片面的追求经济利益只会使人乃至社会陷入一种空虚的状态。无法使人真正得到幸福。人只有在“仁”的环境中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不仅如此,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仁”也是可以帮助我们度过难关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东南来海啸、南亚地震、美国飓风、非洲饥荒发生后,其他国家积极的伸出援手,助其度难关,此为仁爱所施的具体表现。当我们国家和人民遇到灾难时,像九八洪水、汶川地震等悲剧发生时,其他各国也采取各种援助。这就是仁爱的力量,它是由一种仁心而发出的善意,并不是刻意的举动。是具有纯洁性的。透过这一件件的救助,我们能够看到那火热的“仁爱”之心。强国帮助弱国,富裕人群帮助弱势群体,就是典型的道义上的援助,这道义并非来自于法律与舆论,而是出于爱,出于“仁”。我想这就是我们所向往的社会。

根据《论语·阳货》的解释,我们不难看出,仁爱只是“仁”的一部分,但这并不能概括“仁”。“仁”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恭、宽、信、敏、惠。

在现如今的市场经济大潮下,信可谓是提到了一个很重要的位置。人与人交易虽然可以有法律的保障,但诚信的力量可以让人信服。所谓“信”就是诚实、诚恳、守信、有信,反对隐瞒欺诈、反对伪劣假冒、反对弄虚作假。

就个人而言,“诚信”是立身之本,处世之宝。“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和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做到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受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就一人社会单位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会有长期的立足之地。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够顺利发展。

就一个国家、一个社会而言“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中国自古就有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的明训。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呢?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人民需要相信政府,政府需要相信人民,最终达到政通人和的效果。

惠在现实生活中经常被人忽略,但这点在我看来,这是极其重要的。也许有人会认为给人恩惠就等于自己吃亏。但在我看来并不是如此,相反,惠其实可以使自己和他人都得到收益,达到一种双赢的效果。这就像“舍”和“得”的关系一样。正是因为先有了舍,才有后面的得。特别是在现在这样一个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惠”的重要性就凸显了出来。

与人做生意不能中考虑自己的立场,也应站在对方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让对方可以在交易中达到自己的收益,这样才可以更顺利的谈判。对于我们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而言,刚一开始进入到工作的状态肯定会做事情不顺手,需要向周围的同事请教。我们在做到谦虚求教的同时,也应应该考虑一下自己可以给他人带来什么。我想,“惠”无疑是一个最好的理由。俗话说,“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就是这个道理。就像孔子说的,惠则足以使人!虽然这样说未免也太过功利,但事实的确是如此。即使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我想也不会拒绝别人对自己的善意。当然,这份善意如果发自自己的真心,我想会比那只为“利”而再现的伪善感人的多。

说这些,都是想说明虽然时代发展日新月益,但我们并不能遗忘祖先所传下的好思想,好品质。儒家文化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来看,虽然部分内容以不再适用,胆还有很多的道理是和现如今还是通用的。“仁”就是这样一个例子,现今对我们如何为人,如何处世仍是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引作用的。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4:24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