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自信 捧起《中国震撼——一个“文明型国家”的崛起》这本书,带着一份期待,怀着一种激情。2006年纪录片《大国崛起》掀起的讨论热潮一直没有消退:世界对中国的日新月异有警惕有赞赏,国人对探索自己的强国之路有深思有怀疑。而读完这本书后,疑惑变成确信:中国已经屹立于世界强国之林,中国的和平崛起给世界以震撼,给国人以信心。 以强实力赢自尊 孟德斯鸠曾经对中国的封建统治嗤之以鼻:中国这样一个大国竟然能稳定的存在简直不可思议,这一切归功于专制主义的暴政。魁奈却断言:“不管哪个时代,无人能够否认,这个国家是人们所知的世界上最美好的国家。”中国这个有着悠久文明历史的国度,一直以其独特的模式实现着历史的延续,文明的传承。虽然鸦片战争让我们尝到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但170多年的追赶,使我们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 从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到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到神州五号载人飞船的发射,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中国展现了大国的精气神。也许我们有人均GDP的悖论,有贫富差距的焦虑,但大多是“误读”。对人均GDP,如果采用购买力评价法而不是官方汇率计算,将更能反映实际情况。人均预期寿命这一硬指标也说明中国的经济发展是量和质的共同进步。就先后发展带来的贫富差距,书中根据各地区的发展情况将中国分为“准发达国家”板块和“新兴经济体”板块,先富带动后富的发展思路,正在中国产生1+1大于2的效应。“你只有去中国才能看到未来”,对国人来说,与其妄自菲薄,不如自尊自强。 以重民生牢基础 书中总结了中国模式的八大特点和八大中国理念,两者都提到了一点:民生为大。民本思想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而今,“以人为本”成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它强调对人的绝对尊重。民生问题事关群众切身利益,民心向背,自然也需要从战略高度来看待。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一定要全力消除贫困,努力改善民生,这是一个政府重中之重的工作。正是在这一理 念和模式的引导推动下,中国消除贫困的成绩大大好于西方理念主导下的发展模式。 当民富与国强摆到相同的位置时,民生问题亦更加重要。收入差距拉大,物价上涨,拆迁条例出台,这些都是当前民众关心的问题。可喜的是,我们看到房价调控的强硬,个税、增值税调整的果断,菜篮子工程推广的迅速,当CPI指数环比下降时,我们看到政府以坚定的决心践行着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的承诺。这样,我们就有了政通人和的发展氛围。“民主”的口号喊得再响亮也只是空谈,对民生问题的解决才是百姓真正的福音。 以话语权显信心 从让世界听到中国的声音到让世界重视中国的声音,中国对世界的影响已经举足轻重。话语权需要硬实力为支撑,而其本身是软实力的表现。我们并不缺乏大国的心态,大汉气质雍容大度,盛唐气象浪漫开放,大明船队纵横四海却厚往薄来。今天中国的复兴和崛起已经成为举世瞩目的不争现实,我们需要新的大国意识,需要大智慧、大战略、大担当,需要自己的话语权。 我们很多时候自觉或不自觉地陷于西方的话语体系中。西方的政党制度有利于实现民主,但是否注意到美国有多少总统是诞生于同一家族,程序上的所谓公正并没有带来实质的正义;西方文明重视人权尊重生命,但是否也为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感到痛心,对恐怖主义的报复只是使更多的人陷入恐慌。中国没有照搬西方的发展模式却达到了发展的目的,这变化中存在着中国人特有的希望结构和运作模式,需要我们通过自己的研究成果来解释。毛主席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中国要有自己理念的崛起,模式的发展,话语权上也要拿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