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张校番

学号:11311007

时间:2012年5月29日

电话号码:15925165163

礼的规范

对生活在孔子时代的人来说,想要参与贵族政治并且取得一定地位,就要学会礼、乐、射、御、书、数这“六艺”,要熟悉并能遵循当时流行的礼仪,懂得音乐,掌握射箭技术,会驾驭马车,会写字,会计算,这可以说是当时的六门基本功。从此处就可见古人对礼的看重。随着礼的形成,便有了礼的精神、礼的原则、礼的价值以及礼的规范。知礼懂礼方可礼成。

首先我要谈的是礼的规范中的第一条——尊老爱幼。

宋朝浙江瑞安府永嘉县,有个姓陈、名侃、字君和的人,因事亲至孝,名遍四方。他奉侍双亲,温顺孝敬,从来不让父母心中有忧虑之念。偶遇父母有病,则衣不解带,日夜陪床服侍,亲自做汤熬药。二老逝去后,陈侃悲痛欲绝,真正做到了“事生尽力,事死尽思”的圣人垂训。他的孝行被整个家族引为典范。所以后代子孙人人效法,尊老爱幼,兄弟团结,夫妇和睦,妯娌和睦。以后陈氏家族五代同堂传为佳话。宋皇树坊旌表,赐额曰:“孝门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陈">陈ersonName>君”,百姓则称其为“陈孝门”。后人作诗赞曰:至孝事亲世颂扬,子孙代代仰遗芳;同居五世人崇敬,感动枫宸诏表彰。 所以,孝顺是需要言传身教的,如果希望自己的儿女孝顺自己,那么首先应该从自己做起,孝敬长辈,这样一家人不仅和睦,而且尊老爱幼的风气能够得到传承。

“乡人饮酒,仗着出,斯出矣。”同乡人在一起喝酒时,只有持杖的老人出去后,才跟着出去。

其次说的是容颜端正。

礼之始,在於正容体,齊顏色,順辭令。(《禮記·冠》)礼仪始终体态端正,颜色和悦,言谈顺畅。再例如,一:有人盯着你看的时候不要直视对方,假装没注意到。二:坐椅子不要翘起来。三:.听别人说话的时候,眼神不要游移。这样显得很没礼貌。四: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再者就是九思九荣。君子有九思:视思明,,色思,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得思。(《論語‧季氏》)

君子在九种情况下考虑:看的时候要看清楚;听的时候要听全面;脸色要温和;举止要恭敬;说话要忠实;做事要严肃认真;有不懂的地方想到向人请教;愤怒的时候想到可能产生的恶果;看到取得利益的时候想到道义。

最后便是生活的礼仪。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卻非宜

退必趨 退必犀 问起对 视勿移(《弟子規》)

长辈站立之時,晚辈不可以自行就坐,长辈坐定以後,指示坐下,晚辈才可以坐。在长辈前,声音要柔和适中,但音量太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走向长辈,应快步向前,离开长辈时,动作必须轻缓。当长辈问话时,应当站起来回答,眼睛不可以东张西望。

生活中我们应该1.去别人家里,不要坐在人家的床上 。
    2.在酒桌上与别人碰杯,自己的杯子一定要低于对方的,特别是对方是长辈或领导 。
    3.晴带雨伞,饱带干粮---未雨绸缪总是好的。
    4. 如果问别人话,别人不回答你,不要死着脸皮不停的问。
    5. 吃饭的时候尽量不要发出声音 。
    6. 捡东西或者穿鞋时候要蹲下去,不要弯腰撅屁股 。
    7. 别人批评你的时候,即使他是错的,也不要先辨驳,等大家都平静下来再解释 。
    8.做事情要适可而止,无论是狂吃喜欢的食物还是闹脾气 。
    9.到朋友家吃完饭,要主动帮忙洗碗清理桌子-----主人做饭已经很辛苦了,不能事后还让主人清理。
    10.生活中会遇见各式各样的人,你不可能与每个人都合拍,但是有一点是四海皆准的:你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会如何对待你 。

又如:说话文明,举止文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生活中应注意的礼仪。一个人,如果能够出口成章,滔滔不绝,语重心长又能催人奋发,就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化功底,更体现了他高尚的品德素养。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体贴的眼神,看似微不足道,实则意义深远。三国时期,诸葛亮以他的《出师表》一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他报效蜀国的赤诚之心和经天纬地的治国方略。然而,又有谁不被他文中优美的语言所感动呢?以致于它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留下的众多美文之一。二十年前,一句“小平您好!”,之所以能够传遍大江南北,深入千家万户,就在于它语言的质朴和真切,既饱含了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爷爷改革开放的肯定与拥护,也表达了特区人民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爱戴。 

因此,我们需要做到懂礼知礼。所谓“知礼”,就是指要领会礼的精神实质,懂得礼的来由与用途;所谓“守礼”,就是要恪守礼的要求,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思,非礼勿言,非礼勿行;所谓“行礼”,就是指对礼教的传播与推广,要让礼化被天下,遍及众生,人人知礼、守礼、行礼。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