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六、义利相依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级文秘

姓名:张校番

学号:11311007

时间:2012年5月29日

电话号码:15925165163

义利相依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公正、合理而应当做的。“义者,宜也,裁制事物使合宜也”。义即正义,是行为的最高标准,正义的基本含义是在自己的行为影响所及的范围内,产生的利益大于弊害,(管仲,《管子·卷一·牧民第一》“四维不张,国乃灭亡。──右国颂”,“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义的重要性。

《尚书·洪范》说:“无偏无陂,遵王之义;无有作好,遵王之道,无有作恶,遵王之路。无偏无党,王道荡荡;无党无偏,王道平平;无反无侧,王道正直。”义、道、路这里是近义词。王道之所以为王道,某种意义上就在于它的正义性,“无偏无党”、“无反无侧”。 《荀子·大略》:“上重义,则民义克利;上重利,则民利克义”,而“义克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早期社会里的“上”,应该不只是一个人格概念,同时也是一个制度的、政治的概念。如果不对儒家说的这样一个王道时期作本质主义的理解,那么我们可以说,它述指的乃是一个以正义为运作轴心的政治(权力)结构,或政治结构围绕正义运作的状态。

 “夫义所以生利也,祥所以事神也,仁所以保民也。不义则利不阜,不祥则福不降,不仁则民不至。古之明王不失此三德者,故能光有天下而和宁百姓,令闻不忘。”(《国语·周语中》)这里的义并不是抽象的一个概念,而是公众之利。他是统一的。说通了也就是先义后利,这样的例子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

一个顾客走进一家汽车维修店,自称是某运输公司的汽车司机。“在我的帐单上多写点零件,我回公司报销后,有你一份好处。”他对店主说。但店主拒绝了这样的要求。顾客纠缠说:“我的生意不算小,会常来的,你肯定能赚很多钱!”店主告诉他,这事无论如何也不会做。顾客气急败坏的嚷道:“谁都会这么干的,我看你是太傻了。”店主火了,他要那个顾客马上离开,到别处谈这种生意去。这时顾客露出微笑并满怀敬佩的握住店主的手:“我就是那家运输公司的老板,我一直在寻找一个固定的、信得过的维修店,你还让我到哪里去谈这笔生意呢?” 在面对诱惑时,这位老板不引诱放弃自己的道德底线,不怦然心动,不为其所惑,虽平淡如行云,质朴如流水,却让人领略到一种山高海深。这是一种闪光的品格——诚信。这也就是作为老板生意成功的做重要的一环节。 

     从这义事例可以看出正确的处理义与利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崇高的理想信念。这就要我们要确立正确的义利观,在辩证中把握义利观,在结合上实践义利观。

1、要正确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

2、要正确处理好物质与精神的关系,培养自己良好的精神追求。

3、要正确处理好大利与小利的关系,自觉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

4、要正确处理好合法利益与非法利益的关系,做到以合法手段获取个人劳动报酬。

道德信仰对利益又有着巨大的反作用,对利益的增长、分配进行调节、制约和指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义”的内容包括社会主义政治、法律和道德;“利”的内容包括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社会主义的“义”是通过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关系的正确调节和处理得以体现的;社会主义的“利”,只有在政治、法律和道德的指导和制约下才能得到保证。义和利互为目的和手段,只讲义不讲利,只能是虚伪的道德说教;只讲利不讲义,就会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我们是义利观的统一论者,人既要讲利,更要讲义。有意义的人生,应当是义与利相统一的人生。我们要确立正确的义利观,在辩证中把握义利观,在结合上实践义利观。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0:03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