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的对象“仁”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范畴。本指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从而可以看出先人就一直很看重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他提出要为“仁”的实现而献身,即“杀身以成仁”的观点,对后世产生很大的影响。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孔子将“仁”定义为“爱人”,“爱人”是仁的根本内容,而仁的本质就是“爱”。但仁并非是无原则的爱。“爱自是情,仁自是性,岂可专以爱为仁?”我把仁分为两种,一则是情感,二则是道德理性。 “只是一个心,便自具了仁之体用喜怒哀乐未发处是体,发于恻隐处便却是情。”自己本身有了情感在作用于他人(或是自己) 这是情感的始处。仁同样是有对象的:自尊自爱、爱亲人、爱人民、爱自然。 首先,我们来谈谈自尊自爱。“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人必定是先会爱自己,然后才会去爱他人;必定是先尊敬自己,也才会去尊敬他人。因为自爱是仁德的至高境界;自尊又是礼仪的至高境界。现如今,当代社会物欲诱惑条件下,已很少有人还追求自我道德的完善了。埋头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时,丧失独立性、自觉性、自觉性的人不在少数。大家都不在独立思考,有想法也不敢直言、不讲原则、阿谀奉承等等早已跨出了自尊自爱的道德底线。自己都成这样了,还有去爱别人的资格么?只有在金钱、物质、地位、美色诱惑下摒弃那些迂腐的思想,才能坚守住我们的本性。“爱己者,仁之端也,可推以爱人也”。 其次,“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以亲爱之心对待自己的亲人,以仁爱之心对待人民;以仁爱之心人民,推及到到以爱惜之心对待万物。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人在世上遵循仁义道德,有所建树,显扬名声於后世,从而使父母显赫荣耀。其实,爱亲人爱父母并不全是要如何扬名,在外忙碌奔波时打一通电话;节假日多回家陪陪家人,陪着家人唠嗑唠嗑…亲人们在意的也只是你心里那一份记挂而已。 再次,“不忧一家寒,所忧四海饥”这是爱民的真谛。普天之下,我们不但要有爱自己爱亲人更要有一颗爱他人的心,互敬互爱。作为领头人更是要做到这点。“仁者以财发身,不仁者以身发财”。现实生活中,“以身发财”的事例太多了,一批批落马的贪官污吏就是最好的证明。《增广贤文》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人生短暂。掐指算来也不过就几十个年头,大家的最终目的也相同——天边极乐世界。为什么就不能活得通透些呢?富贵权势本就是过眼烟云,生不带来丝带不去的。既然自己拥有财富,何不用这些财富做些好事善事,也能留下个美名。 最后,也是现下我们最需要关注的——爱自然。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将仁爱之心推向宇宙万象万物,达到仁者与天地万物为一体的境界。人类破坏环境环境也同样会报复人类。昔日水龙头大开着,放任着水哗哗的流走,那时,可有人想到没有水时我们该怎么办?到哪儿去找寻水去?是去喝混有动物粪便的水吗?儿时,最爱的便是在家门前不远的小溪中戏水,现在却是不愿在靠近,看着垃圾成堆的堆在溪水中,时不时还有苍蝇在周围寻“香”,偶尔还能在里面看到漂着令人作呕的动物尸体。现在好了,旱情持续加重,快要干涸见底的蓄水坝区多得是,村民为抢水就连八旬老人都打了。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也是该让那些平日不爱护环境的人们警醒警醒了。“盖其心学纯明,而有以全其万物一体之仁,故其精神流贯,志气通达,而无有乎人己之分,物我之间”。 仁是众德之本。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孔子曾说过,能够在天下施行五种德行,(即庄重、宽厚、诚实、勤奋、慈惠)便是仁了。庄重不会导致侮辱,宽厚会得到大家的拥护,诚实会得到别人信任,勤奋就会拥有成就,慈惠就会能够使唤人。假若以上的五种德行我们都做到了,人生的路上不也就轻松许多? 两千多年来,儒家一直都在倡导“仁”的美德,直至今天,仁已成为了民族精神重要的一部分,化为每个中国人的文化基因而代代相传。 仁不仅是涵养人性,提高个人素质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人性中难免有恶的一面,但只要我们时时能以仁爱之心律己,时时以仁爱之心待人,那么有理由相信我们的社会必将会是一个充满仁义充满爱的社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