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利相依 义”:大义、正义、公平、公正、公道。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作为人生的终极目标和价值取向。《礼记·中庸》:“义者宜也。尊资为大。”中华传统文化把义与仁并用,作为传统道德的核心内容,提出了“仁义道德”、“仁至义尽”、“杀身成仁”、“舍生取义”的思想。“义”是合宜、应当、应该之意,是作为人应该遵循的最高道义。利他,不以损害和出卖他人尤其是朋友来换取一己的生存和利益。“义”,还有情谊、恩谊之意,包括了人与人之间的互相牵挂、互相关照、互相提携。亲情和友情,发展到完美的程度,就有“义”的成分。有“义”,使友谊友情友善纯久。有“义”在,朋友不会出卖朋友,丈夫也不会抛弃妻子儿女。“义”,是中华民族崇高的道德表现。 鱼,亦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2000多年前儒家的思想核心,孟子在生与义之间,他选择了义,即使生命也是可贵的。而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佳话也被人们所传颂。 其实,我认为人的生命是可贵,但人有了生命,是为了实现价值,而在你选择义的时候,也是生命价值的体现,也许你会失去生命,但得到的却是比生命更为可贵的价值。如果拥有生命而抛弃义,那么生命也是没有意义的,如果在加上为非作歹,那么生命就如同行尸走肉一般。所以,生与义之间,生的舍去,而换取义是一种高尚的境界。 生与义其实是相互的,在选择了义的同时,也得到了生命的价值,生与义的舍与得是个两难的境界,但也是个崇高的境界。焦裕禄、周恩来舍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却是千万人民永远的怀念;雷锋舍去的是自己的利益,得到的是人民的赞赏,人民引以为荣;烈士们舍去的是自己的生命,换来的是祖国的复兴……他们舍去的都是自己的利益,却也实现了人生的价值,难道这不是最崇高的境界吗? 苏武牧羊的故事妇孺皆知。苏武被扣于匈奴后,匈奴贵族先以名利引诱,后以严刑威胁。但苏武始终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匈奴贵族无计可施,便“徙武北海上无人处”。苏武则“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在如此艰难的环境下,他仍拄着汉朝的旄节,不屈节辱命。他出使时正值壮年,待其归汉之时,已是须发皆白。他成为我国历史上坚持民族气节的著名人物。 不要只贪爱温暖的阳光,更应该去感受风雨,他纯洁你的灵魂;不要只接受光明,更应该去接触黑暗,它让你看到了灿烂的星辰;不要只欢迎赞扬,更应该去接受批判,它让你看到了自身的缺陷;不要只贪图“小义”,更应该去实现“大道”,它升华你的灵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