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六:忠 忠于祖国 在中国古代,“忠”具有尽心尽力、忠贞不贰、坚守正道等含义。在现代社会,“忠”就是指忠诚精神、奉献精神、爱国精神、敬业精神。忠的对象是国家、民族,是正义事业,而不是有权势的个人。爱国精神是指热爱祖国的人民、土地、文化,并为之奉献的精神,是当代中国需要大力倡导的精神。在历史上,有荀子的“苟利社稷,不求富贵”,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精忠报国”,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忠”的精神在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是违背道义的愚忠,对有权势的个人的绝对服从,个人崇拜等等,这些现象必须根据仁、义、智、毅的原则进行纠正。倡导“忠”的精神,可以养成中华民族忠于祖国、敬业奉献的民族品格。热爱祖国的土地并加以保护,热爱祖国的人民并为之奉献,热爱祖国的文化并加以弘扬。 《左传》中:临患不亡国,忠也。意思是说身处困境之中而不忘记国家,这是忠。曹植曾说过: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意思是说为了解救国家危机而英勇捐躯,对待死就是向回家一样。做人特别是中国人要有一片丹心只想着要报效国家,在史册上留下千秋英明,如果有利于国家,就要奉献生命,不能因为有灾难而去逃避。我们应该为国家出上一份力气,不管你付出的多少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其实每个人会梦想着在战阵时期自己会拿着枪冲到战线的最前线,为国家抛头颅洒热血,有句古话曾说过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意思是说人生自古以来有谁不会死呢,要死也要死的重于泰山,而不能死的轻于鸿毛,为国家而死才是最有价值的,或者为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而死也是值得骄傲的。 关羽的“义”中含有“忠”的成分,关羽的“义”是一种涵盖了“忠”的内容的“义”。这主要体现在他对刘备的感情中。刘备对于关羽来说既是义兄又是君主,就如书中第二论十六回所说的,他们是“朋友而兄弟,兄弟而主臣”的关系。所以在刘备那里,关羽的“义”与“忠”是统一的、和谐共处的;但有时,关羽的“义”与“忠”又是相背离的。每个人对忠的定义都不一样,而关羽的忠又是一种说不清的忠,不过都是忠于自己的国家,自己的君主,自己的兄弟,从不背叛,这就是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