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四、礼的规范 [复制链接]

1#

学院:云南科技信息职业学院

系别:文史系

班级:2011文秘

学号:11311014

姓名:李林钢

时间:2012410

电话号码:18787150397

卷三:礼                

                 礼的规范

“礼”是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行为规范的总和,孔子讲“不学礼,无以立”,要求“约之以礼,齐之以礼”。荀子也讲“礼者,所以正心也”,礼以成文,不能讲传统礼教全盘否定,可以将传统礼教区分为中华人文礼教与封建礼教,中华人文礼教是中华民族的道德行为规范与文明规范,体现出仁爱、和谐、秩序、优美等原则是需要继承和发扬的。而封建礼教则是存在于封建时代,体现君为臣纲、父与子纲、夫为妻纲、特权、尊卑、奴性等封建特色的行为规范,是必须批判和否定的,对“礼”的倡导可以从养成中华民族谦逊好礼的民族品格。

“礼”是指礼仪、礼貌和礼节。即“礼仪之规”。礼最初是原始社会祭祀礼福的一种风俗和仪式。《礼记·表记》中说“殷人尊神,事民以事神。失鬼而后礼。”指的就是一种仪式,一种习俗,当时还没有让“礼”作为一种道德规范、道德准则和道德理念加以明确和倡导。随着社会进一步发展,关于礼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新的变化。《礼记·表记》写道“固人尊礼,学礼。”事鬼敬神而远之,近人而忠焉。这说的是殷人尊神而固人事鬼敬神而远之。开始远离它,并且用礼作乐,逐步把这些礼仪加以规范。在对哪种情况下实行什么样的礼节,举行什么样的礼仪,讲究什么样的礼貌进行了具体规范,提倡以礼治天下,而《诗经》中就有“相鼠有反,人而无仪,不死何为。”的老句,意思就是说:看那老鼠还有一张脸皮,做人岂能无礼仪,如果一个人没有礼仪,不然还能干什么?孔子也有一句名言:“事己复礼为仁。”意思是说:每个人都应克制自己不正当的欲望,冲动的情绪和不正确的言行,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使自己的礼、听、言、行都将会礼为规定。这说明礼在道德领域已经被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加以尊重、加以规范、加以倡导。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管仲提出了“礼义廉耻,国之四维”的治国理念。礼放在道德规范之首,表明礼已由原来的一种习俗和仪式逐步规范为一种道德教育和道德理念,升华为治国的四大要素之首。中国人向来指礼为重要的位置上,以礼仪之邦表明我们是文明的,不讲礼仪是不文明的由此可见。“礼”在中华传统美德中会有多么重要的位置。

而且中华人民从小就被教育尊老爱幼,在出席会议或是宴会的时候要容颜端庄。这是对别人的尊重,以礼相待会得到别人的尊重,而且礼用来治理国家、安定社会也起到一定的作用,礼有利于一个民族的发展、有利于子孙后代,人不遵守就无法生活,事情不按礼来就不会成功,一个国家没有礼就无法安定。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7:50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