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忠于祖国 [复制链接]

1#

古人所言之“忠”,不专指臣下之竭诚奉上(“忠君”),还包括许多颇为重要的内容。比如说,对国家的“忠”,“辞不忘国,忠信也”(《左传》)昭公二年);对公务的“忠”,“以私害公,非忠也”(《左传》文公六年),“无私,忠也”(《左传》成公九年)。并且,就尽“忠”的对象而言,也并非仅仅是“下”(臣民)对“上”(君王)的“忠”,同时也包括“上”对“下”的“忠”,“上思利民,忠也”(《左传》恒公六年);“在上位者,思利于民,欲民之安饱,是其忠也”(孔颖达疏),说的是君王忠于人民。在孔子看来,不只是对“君”,对所有的人、对所有的事情,都有一个“忠”的问题。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精忠报国”、“舍生取义”的优良传统。“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历代仁人志士的共同心愿。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忠于事业,是中华民族崇尚的最高的、最神圣的价值追求,“故忠字的好道德还是要保存”。忠于国家、热爱祖国,无疑为“忠”之首要大义,“国之不国,人将焉存”。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1:17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