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把实现仁的境界看作是君子人格的根本标志,也是人生的最高理想。“颠沛必于是,造次必于是”、“仁以为己任”、“任重而道远”。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在于此,人的使命也在于此。实际上,这是一个没有穷尽的目的追求,但它又是能够实现的,“我欲仁,斯仁至矣。”人的情感需要通过意向、意志活动表现出来,意向、意志又为自己设定目的,即最高的善,即仁。于是,仁的境界的实现,也就是最高的目的的实现。孔子很少许人以“仁”,他本人也说:“若圣与仁,则吾岂敢!”他虽然不以仁者自命,却以“为之不厌,诲人不倦”(《述而篇》)而自任。这说明,人只要活着,就要以实现仁德或仁的境界为其终身事业,不能有丝毫松懈,直到“死而后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