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

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每个人都天生有良知。儒家谓人类先天具有的道德意识。《孟子·尽心上》:“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中:“若鄙人所谓致知格物者,致吾心之良知於事事物物也。吾心之良知,即所谓天理也。致吾心良知之天理於事事物物,则事事物物皆得其理矣。”2. 用以指知识。周恩来《接见美国青年代表团的谈话记录》:“你们会从直接的接触中,用你们自己的智慧和良知来加以判断。”3. 好友;知己。 南朝宋谢灵运《游南亭》诗:“我志谁与亮,赏心惟良知。”唐罗隐《秋日寄狄补阙》诗:“不为良知在,驱车已出关。”人性即良知,它比所谓的理性更为重要,它作为一种日常行为规范使得社会和谐且有秩序地运作。但生活中良知丧失,道德沦丧的事例比比皆是,其原因可能是复杂的。我们所生长的大环境给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社会上的不良风气侵蚀着良知,内心受到利益和欲望的牵制,或多或少都会对良知产生疑惑,在该与不该之间都会被一己私利所误导,若再加上自己的信仰追求和人生定位不明确,可能良知对于生活只能是无比沉重的包袱,让自己内心尴尬不适,把良知作为冠冕堂皇的托辞而惴惴不安。良知的回归需要自身的恢复塑造,更需要政府教育的投入和社会舆论的监督,良知作为维系社会生活和人际关系的纽带,需要大众力量的牵引,个人力量的拉扯,良知才有发挥作用的环境条件。良知是先天就具有的,不是后天学习而得来的,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也正是因为其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所以人们在后天的生活中只要犯下了有违道德的行为就会感到心底不安。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