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是会意字,上为“耂”,下为“子”。上面一个“土”字加一撇,意为“不耕作”;下为“子”,指“儿女”,“耂”与“子”联合起来表示“放弃耕作,专心侍候老人”,意思就是要我们尽心侍奉父母。这里值得注意的是田间耕作是古代一个农业家庭的主要生活来源,但家中老人生病也需要子女花费时间照顾,能够舍弃生业专心侍奉老人就是一种孝。孝不是一种子女的自我牺牲,而应是爱的艺术。《论语》第二章第五节说:“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孔子说得很清楚:“无违”的意思是生时以礼相待,死后以礼安葬,以礼祭祀。以礼相待的意思是相互尊重,相互关照;以礼相待让人与人保持距离;以礼相待就不会无条件的水泥从父母去做越礼之事。以礼安葬,以礼祭祀是对先人的追思,对自身的鞭策。所以,“无违”是之无违于礼,而不是无违于长辈的任何意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