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 十、培育良知 [复制链接]

1#

此文一开始就对良知下了定义,说良知是德性、理性、感性在心灵中的统一体。而良知最早出现于儒家思想,是儒家中孟子的重要思想,《孟子·尽心上》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 ,后来王守仁又说,“天命之性纯粹是至善的,它灵妙、光明、不昏沉,这一至善的本性,萌发出来,就是道德的本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良知。”由此不难看出良知是先天就具有的,不是后天学习而得来的,良知是天赋的道德观念,也正是因为其是天赋的道德观念,所以人们在后天的生活中只要犯下了有违道德的行为就会感到心底不安。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33:45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关于中国人是否有信仰这个问题,在中国引起不少人的关注,很多人对此问题也进行了激励的讨论,但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当代中国人没有信仰。纵观当下中国现状,很多现象很难不令人感到害怕,奶粉里加三聚氰胺,胶囊里放塑料,地沟油泛滥,学生营养餐被换鸡以及鸡蛋里吃出小鸡等,都无不诉说着中国人的信仰出现了问题。回溯到我国儒家文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人们的道德状况和现在截然相反,为什么出现这样的差距呢?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我们必然回到儒家文化对道德,对诚信的约束力上去,那么良知便是解释这一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虽然良知是天赋的道德准则,但在物欲横流的社会里,人们为了追求利益,总是将心底一次次的不安忽略,从而形成习惯,而习惯往往又被忽视,是以中国现当代出现这一现状。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