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孝道,上取法于天,下遵从于地。让人们对父母尽孝道,对祖先敬仰。《孝经》庶人章第六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 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这种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作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孝道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对父母要敬要爱,对父母之养育之恩的回报就是孝。体现在赡养和精神关爱诸多方面,特别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生活上要体贴照顾,并对父母养老送终。老年人社会活动少,精神上需要关爱,心理上需要支持,生活上需要帮助,这就是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反映了关心老年父母的心理需要。今天,我们把孝道文化延伸至社会,也是对回报的种种落实。有如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智慧服务于国家、人民、社会和大自然,也应当是大孝无疆。这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对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自然人对大自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