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尊敬父母 [复制链接]

1#

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基本元素,是中国人品德形成的基础。我国孝道文化包括敬养父母、生育后代、推恩及人、忠孝两全、缅怀先祖等,是一个由个体到整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延展攀高的多元文化体系。人间有三大真情:亲情、友情、爱情。如今,亲情缺认、友情缺位、爱情缺真的现象屡见不鲜。特别是在亲情方面出现的“六亲不认”的不孝与不感恩现象导致的问题已构成社会问题,影响了人际和谐、家庭和谐、社会和谐建设的进程与质量。孝与感恩是中华民族的最基本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人传统美德形成的基础,也是政治道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的基本元素,也是当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力量。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2:5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2#

孝,狭义说就是善事父母;广义说,就是孔子说的“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感恩,狭义说就是感激父母,广义说,就是感激自然,感激社会,感激祖国,感激所有帮过自己的人。孝与感恩是以孝敬父母为本的孝道文化的基本元素。孝是感恩的前提与基础,是人内在的品质,属于魂,感恩是孝的体现,是人外在的品行,属于形。孝与感恩是思想,是态度,是文化,是行为,是素养,是文明。不孝,便不知感恩,不知感恩,便是不孝。孝是人性,孝是根本,孝是至德。孝敬不等于盲从。孔子在《孝经•谏诤章》说:“父有争子,则身不陷于不义。故当不义,则子不可以不争于父;臣不可以不争于君。”孔子态度十分鲜明,他反对一味盲从,反对愚忠愚孝。主张做父亲的若有能谏诤的儿子,就不会陷于不义的行为之中,做儿子的若看到父亲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直言相劝;对父母有意见,有礼貌的提出,不应和父母吵架耍态度。为人臣子的若看到君王有不义的行为,就应该进言劝止。这些都体现了孔子的辩证思想和民主思想。
TOP
3#

孔子的孝道,上取法于天,下遵从于地。让人们对父母尽孝道,对祖先敬仰。《孝经》庶人章第六曰:“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故自天子至於庶人, 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孝道文化的核心是敬老养老,作为中华民族普遍认同的优良传统,它强调幼敬长、下尊上、要求晚辈尊敬老人,子女孝敬父母,爱护、照顾、赡养老人,使老人们老有所养、幸福安度晚年,这种精神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具有普遍的现实意义和社会意义。同时,作为一个复杂的理论体系,孝道文化的精神内涵主要包括:对父母要敬要爱,对父母之养育之恩的回报就是孝。体现在赡养和精神关爱诸多方面,特别是对失去劳动能力的父母,要保障他们的经济来源,生活上要体贴照顾,并对父母养老送终。老年人社会活动少,精神上需要关爱,心理上需要支持,生活上需要帮助,这就是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反映了关心老年父母的心理需要。今天,我们把孝道文化延伸至社会,也是对回报的种种落实。有如把自己拥有的知识和智慧服务于国家、人民、社会和大自然,也应当是大孝无疆。这就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对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作为一个自然人对大自然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