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基金会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典学习]二、社会和谐 [复制链接]

1#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合。”在这里,“和”作为一种处世态度被用来区分君子与小人,除此之外,在儒家思想中,“和”还有什么内涵呢?孔子说:“政宽则民慢,慢则纠之以猛。猛则民残,残则施之以宽。宽以济猛,猛以济宽,政是仁和。”孔子认为为政要达到“和”的境界,关靠软的一手是不行的;同样,只有硬的一手也行不通,只有宽猛相济,文武并用,才能政通仁和。而这种为政要“和”的思想自汉武帝以来至历代君王治理国家时都颇为受用,拿我们现代社会来说,就把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结合,以德治国是软的,依法治国是硬的,软硬相济,达到仁和。孔子在具体治理国家时提出了这种为政要“和”的思想,但儒家所追求的“和”并不仅仅停留在这一境界,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应是《中庸》里说的“致中和,天地位高,万物育焉。” 即人际和谐,万物和谐,天人和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里孔子强调了做人的重要性。一个人的努力方向把做人摆在首位,为何孔子如此强调做人?仅仅是因为如何做人与道德品质有关吗?我想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一个人怎样做人关系到他的人际关系。何况国家呢。要想构建和谐社会,政府就应该处理好自己与人民的关系,真正的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处理与人民关系密切的问题,为人民谋福利。创造和谐的氛围,才能求得发展,真正的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主题由 管理员 admin 于 2014/5/21 14:48:28 执行 主题置顶/取消 操作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